Wednesday 25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發夢王大歷險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一套講STOP DREAMING START LIVING的電影,BEN STILLER將我們從遊魂中帶回現實。

一個常常在生活中「遊魂」的中年人,工作是在將會關門的LIFE MAGAZINE中作NEGATIVE ASSET MANAGER.... 即是看管底片的管理員,面對暗戀的人,在電腦面前送一個WIKE 也不敢…… 那一幕很有代入感呢,越想越有投入感,哈哈!

一個只懂發夢的人為何最後會踏出一步呢?看來還是為了心儀的女生,早說過女生是令男生願意改變的開始,他未必敢向你示愛,但可能在腦海已經作了不少次;還暗中想如何作才會是最好呢?所以女主角說了攝影師在GREENLAND時,男主角開始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向GREENLAND出發;同樣,以往他只是在腦海中「行動」,在「腦中」的女主角鼓勵時,他踏上「醉駕」直昇機向天空進發,那是改變,從「腦海」中變為「實際」的行動!

最後SEAN PENN那句「有時美好的東西不用拍下,在腦中」,那個踢球的場景,確是我們踏出自己生活圈後,可能走出的美景,也可以是最大的回報呢!投入生活中,享受活在當下,接受每一個生活中的變化,因為每一個看起來好或不好的事,可能在一生中不知什麼時候會再次出現的呢!

用回阿甘正傳的一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Tuesday 24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救火英雄

我只是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不時胡說一些所謂感想,所以有時會想一些不能成為現實的想法,包括︰災難片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個拍法,比如人設不要總是主角有一心病的,或許英雄都要有弱點,才叫有人性化吧?

問題是有時「為賦新詞強說愁」,謝霆鋒飾的何永森,該是主角,但問題我到最後還不知到底他的心病是因為出賣兄弟,還是救不到一個該救到的人?還是只是因為升職不夠安志杰快所以心有不甘,故有點自暴自棄?到底他的信念是知道不是「一命換一命」,還是「救得一個得一個」?胡軍演的超級消防員,到時他心病是什麼呢?他救不到兒子?還是?當一個英雄的弱點帶不出來,那個人就不立體,中間的轉變就更變得沒頭沒腦。安志杰是幫助了兄弟,就是陷害了霆鋒?不過最好看還是任達華,那個培總是片中最立體的,另一個反而是譚耀文 (為何肥到那樣?),相對來說也不錯。

除了這點外,其他地方也做得災難片該有的刺激,當中一開場的酒廠火警就是很有在小地方滅火的刺激感,比最後一場發電廠火災更合理和有趣。另外CG也利害了,改玩煙,當然PO的CG一向都有水準,不過本戲內就有點過火,有時一些FLASHBACK變成笑位,這和那些煙很假有關。濃煙成為眾人的心魔,應該可以更多不同,而不是那個正面和背面像笑話的黑暗吧?

最後的一個發電廠大爆炸,先不論一個CEO可否否決總工程師的安全建議,也不論可否BYPASS安全裝置強行開動,但好像沒有防火設備的發電廠,就是不合理了吧?況且龍鼓灘(實際上只有望后石局沒有龍鼓灘分局的) 在屯門救完火,不會走到青衣過隧道吧?

最後一幕霆鋒為救余文樂而利用塵爆炸出出口,chok爆,不過他跟任達華、安志杰互傳香煙的一幕,充斥男人的浪漫,甚有英雄片的味道,很有「我哋入火場唔係救火,係救人」之感。

珠玉在前,我還是較喜歡《十萬火急》,但本片確實也是不差的,正如最後一句,「雖然發生史無前例的風風和停電,但沒有引起太大的災難和混亂,苷全力搶修,盡快讓香港恢復正常」,對,希望香港盡快回覆正常吧!


Wednesday 18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無人區

《無人區》可以說是國產電影一個新類型 -- 西部片,在中國的大西北上,一片荒涼之地,無人區不只是一個無人地帶,更是一個無法律無道德的地帶,人最後只能如動物般生存。徐錚演的律師,在大城市上工作,滿口法律公義,走到無人區中,在野蠻人、騙子、大盜的地方,一個法律也延伸不到的也界,一個所謂文明人和野蠻人交往的張力開始。

傳說本片在2009年已經拍畢,但到今年才能上畫,其間徐錚和黃渤已經由新人變主角,故事講述徐錚飾演的上海律師潘肖,到大西北為偷獵隼的一名犯人辯護,但離開時卻遇到追殺,途上遇上不同人等,經過不同驚險的故事。特別喜歡那個「兩個猴子」的故事,一開始就試圖講出徐錚角色上對人和動物的不同,跟著在當中的反思自己的認知,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涼,卻合乎「主旋律」的定位,卻不失纙緝。

另一點是畫面特別粗糙,一向中國電影的畫面都很乾淨,像陸川的《南京大屠殺》或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那種畫面只會在近代片中展現,而本片那個微粒粗曠的畫面,很適合西部片那個風格。

寧浩拍了一套可能是新一類型的國產電影,將來我們在談中國西部電影時,不可能不和本片作出一個比較,另外,也帶出了一個新方向,在片中沒有人是說好是壞,人人都是為了生存作出反應,在沒有法律框架下,人心可以如何的去壞?是獵隼?是殺人?是燒屍?是故君子傎獨………

總括而言,寧浩這一齣《無人區》確實令人感到有新鮮感,成品相對其他同期的所謂大片如《風暴》、《掃毒》等,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Sunday 15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風起了 (風立ちぬ)

宮崎駿還是站在反戰的一邊,是在看這齣電影結束時的一個想法,相信也是宮崎駿在他的掩卷之作中,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宮崎駿在311大地震後再次鼓舞自己國家的人,那不是「多難興邦」式的想法,而已重新套用這一句「風起了,就必須努力活下去」(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跟大家說,大家過去一次又一爬起來,明天大家也一定可以如此。

故事是兩個故事的合一,是零式戰機的設計者堀越二郎的真人真事 (話說當年打提督之決斷,也吃了零式不少苦頭... )和堀晨雄的小說的中的愛情故事二合為一,雖然故事是說一個戰機設計者的故事,但如主角在電影中所說,他的目標,只是想設計一台美麗的飛機,當中有給主角開脫之意,但同時不也是在大時代中,人們不同的選擇出來?

電影中三個分別的重要人物,主角 (日本)、卡普羅尼先生 (意大利)和卡斯特魯普先生(德國),剛好正是二次大戰中軸心國的三個代表,如卡斯特魯普先生說,日本會戰爭,而大家會戰敗,卡普羅尼先生說的他只想建造可以載人的客機,和主角的想法剛好,一個是現實中的對話,一個是在夢境中對話,虛虛實實,忠於自己夢想,那是最可愛的。

二郎和菜穗子的戀愛是一個好像很悲傷,但實際充滿歡樂的故事,他們在火車上遇見,第一句就是念這句詩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到十年後再重遇,雖然菜穗子已經是一個病倒之人,但他們愛情實在可愛,如二郎趕去看望菜穗子時,邊走念的詩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他們中間未必留下什麼,但如風一樣,憑一些東西就感受到了 (在聽到時,我心中即時想起傳道書的句子...)

最後一幕,二郎概嘆戰機出征後,卻沒有一架回來,但二郎和卡普羅尼先生在討論自己的夢想是否正確時,看到菜穗子在夢中出現,沒有怨懟,沒有心傷,只有感謝,大家深愛對方,時間流過如風,同時下一條痕跡。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you nor I: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The wind is passing by.

Saturday 14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風暴

有D戲情係西片度出現你會覺得很合理,但換成港產片就會像膠劇,《風暴》就是一套類似的電影。

這是一套很有野心的電影,雖然故事有點過火,但畫面確實震撼,不論最初的槍戰還是最後的大龍鳳,特別是在畢打街地陷,看到LANDMARK的天橋倒下,不知為何,如果在紐約發生,你會很大震撼感,但在一個你很熟悉的地方出現,總有錯亂感。

另一點如果你覺得徐子珊在《神鎗狙擊》中的不死女警是夠誇張,劉德華那個警察比徐子珊更利害,在十樓和林家棟一起跌下,受傷第二天又可以上班;撞車後,沒事的又可以出現;跟著胡軍的角色起初好像很利害,突然成為蠢材,好不連戲以的。

演員都沒得挑剔,姚晨、姜皓文、黃德斌、梁烈唯都不會難看,陳沛妍演自閉症的小女孩更是可人,惹人憐愛,有一刻想過他真是病患者,劉德華演的那個壓抑但暴躁的督察也好看,眼神也真的好看了,最後欲致林家棟於死地的眼神…… 林家棟的深情大賊,惟一最後那一段真的很不合理。

整體來說,電影的上半部比下半部好看,因為下半部的不合情理和犯駁實太多,不過連《寒戰》也可以有不少獎項,《風暴》的成績應該不會太差吧?


Saturday 7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阿信的故事 (おしん)

如果看經典是一個很大的包袱,那看《阿信的故事》本身就是和之前看《真愛潛行》(
(REAL) リアル 〜 完全なる首長竜の日)、《無味壽喜燒》(ジ、エクストリーム、スキヤキ) 一樣,看完你會不明所以,說得白一點,就是不知所謂。

當電視播《阿信的故事》時代我只是幾歲,我印像中就是在歡樂今宵中間出來播,還有二次創作的「命運是隻狗...」。

但作為重拍,最基本還是說故事的技巧。這一套電影是拍給人去重溫「重要場景」的,我沒有想像他不是拍故事,是拍HIGHLIGHTS.... 劇情推展嚴重不足,沒有什麼舖排就突然阿信要賣去打工,也沒有原因在山上幾個就和俊作的很好,更不知為何加代小姐會明明很不喜歡阿信到為他求情…… 一切一切都很莫明其妙,而導演就把電視版催淚的場面剪輯重拍出來,為的是,讓你自我填上人物之間的關係,和哭一場…… 最後就一堆過份煽情和婆媽的戲。

我明白要在兩小時內拍回電視劇中的頭一段也不容易,但不可以東拉西扯,把人物事件拉進來就算的吧?最後那個長鏡更是完全投降,有點難接受。

惟一要讚就是小妹妹濱田茲音的演出,要可愛有可愛,要慘有慘,在角色的悲情中仍不失稚氣,上戶彩的媽媽也好看 (本身上戶彩演出已不會不好看!),加上小林綾子由小阿信變成的加賀屋少奶,和泉平子由阿信媽媽變了加賀屋的老太太,所以這如電影最後說,這是一個女人的命,是天性。

Friday 29 November 2013

影後感 -- LIVE IN LIVE 現場 戰場 夢工場

不是所有現場拍把東西紀錄下來就可以稱自己為「紀錄片」,我心中的紀錄片是會出一個訊息給觀眾的,勉強來說,這個片只像一個the making of 或一個演唱會花絮。

其實最早十五鐘挺好看的,因為有不少後台花絮,更有很多他們較為「私人」的場景出現,比如練團時的場面,或者出發往演唱會前的各人場景 (在家中弄女兒、去騎車、睡到最後一分鐘....) ,不過由開始進入小巨蛋開始,就有點亂了,斧跡太顯,加上正如導演可能受不同人的影響 (他已經舉過兩個例子),於是中間說故事的能力說不下去似的。訪問太長,紀錄片是用影像說故事,我沒有打算看新聞透視,不用給我一段超過十分鐘的訪問去告訴我他們有多苦,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每天都希望變得更好……

導演在之前《諾亞方舟3D》時已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拍MV很強,《諾亞方舟3D》時把一首首歌拆開來看很好看,但一個半小時都飛來飛去像看MV一樣的表演,我有點受不了;到拍這個《LIVE IN LIVE》時,一樣有同樣問題,這個未必和導演本身能力有關,只是我看不而已。

或許Live in Live 給我的心中就如導演在最後說的,是一個give and take的時間,你在有限時間有限資源中如何做到最好,未必有下一次,但最緊要無愧今次,他可能做到了。

你可以當成看D.N.A. 演唱會的花絮去看這一片,如果你是「五迷」會看得很開心,如果是「獸控」可能更開心 (有脫... ),不過,就是這樣……

Saturday 23 November 2013

影後感 -- 一首搖滾上月球

近年台灣的紀錄片很紅,本來該在亞洲電影節時看的一套紀錄片,只是給其他事纏著未有機會,剛好有時間先看。

電影是紀錄一班家中有罕見病的病童父親,那些病可能聽起來你想都

沒有想過,以為那只是在周星馳笑片中出現的故事,記憶中有一個病是不懂飽的感覺,所以會不停找東西吃;也有一個家庭,突然發現全家都有不同的病症,又或是明明家庭很好,年少時沒事,突然到長大了發病…… 那些爸爸在影片中常常都在想︰我們可以陪孩子走多遠呢?

六個爸爸,有四個人不懂樂器,目標是一年後的貢寮音樂祭,能成事嗎?故事主旨不是他們練樂器玩音樂,而是爸爸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和自己有病的兒女們相處,還有,和家人和朋友們相處……

有一個病者的媽媽說他知道是高齡產婦,已經做足檢查,但為何神仍會這樣?我們不知道……作為旁觀者,我們不免為自己感恩,但同樣為別人傷心……



影後感 -- 爸媽不在家 (ILO ILO)

ILO ILO 是一個菲律賓的一個省,一套新導演拍的了一部名為ILO ILO的電影,也拍出了一個很簡單的家庭故事。

很多人家中都會請一個菲傭,但這家人在迎接新生嬰兒前請來一個菲傭,而本來家中的大兒子由最初不接受,到後來親密到讓親生母親妒忌,故事就是這樣發展,不複雜,但很有現實感。

導演把一個很平常的新加坡家庭拍得很平淡,因為平凡,很有感覺,家中各人有各人的煩惱,不做作,但把一家人的情境都描繪出來了。




Tuesday 19 November 2013

影後感 -- 真愛潛行 (REAL) リアル 〜 完全なる首長竜の日

一齣可以列入本年度爛片十大之一,如果《富春山居圖》還有劉華志玲大製作,《大尾鱸縵》適合那些愛看綜藝咖的人,《TOGETHER在一起》、《不二神探》有妍希可以看,《小時代》有靚景…… 這套還可以有什麼吸引人呢?《東京奏鳴曲》導演黑澤清? 改編自得獎奇幻小說《完美的蛇頸龍之日》?綾瀨遙?佐藤健?

香港把戲名譯為《真愛潛行》,相信是由於故事是講男主角「浩市」(佐藤健) 因為漫畫家女朋友「淳美」(綾瀨遙) 因自殺不遂昏迷,為了令她醒過來同時查探她自殺的原因,所以用新科技去「潛入」淳美的潛意識對話,一看,就想和《潛行凶間》(INCEPTION) 有所呼應,但看完後,完全不是那回事!一個字「中伏」!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演員演得辛苦,看男主角由到尾都是同一個表情,所謂轉折位也不知轉了去那,女主角「演技」已經叫好,中間有換表情,就不時出現一個「冏」樣…… 故事我相信本來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是得獎的故事呢,不論是愛情、驚慄、個人、事業等等,均可以走出一條路,只是看完你心中只想「𠝹櫈」。

開始四十五分鐘後不停看男主角「潛回」女主角的潛意識時你還可以當作一個愛情片,不時出現的FLASHBACK在潛意識中的恐怖橋段也還可以勉強接受,反正和主旨關係不大。突然中段扭橋才是最可怕,突然原來完全不是那回事,那好吧,跟著四十五分鐘把之前的重播把故事再來寫,有的電影也可以從令一個角度把故事深化,可以很動人,但不知為何你邊看只有一種荒謬感,更不要說最後加一個「江郎才盡」,來一招童年陰影,恩怨情仇,再加叮噹與大雄式的特攝片 (恕我詞窮,實我看完也不知可以怎形容這一段),劇中的恐龍為了頸飾,我只想拿回我的戲票錢,如果可以時光回流更好……

無言……


Monday 11 November 2013

影後感 -- 總舖師

《總舖師》是一套很地道的台灣喜劇,故事很簡單,甚至沒有《食神》那種由低重新起身的感覺,不過是一個充滿歡樂感的一套電影。

故事很集中在詹小婉 (夏于喬飾) 的一個父親是有名的辦桌廚師可惜卻討厭廚房活兒只想去作靚模的他身上。那喬喬確實也做出那個集蠢、衝動、不甘在鄉下地方的台妹形象,比年初看《明天記得愛上我》時又進一步了,面孔很有喜感。不過如果如陳導自己說,他本來打算找張榕容來拍的話…… 可能未必有這麼好笑,但看張榕容拍喜劇,應該很好玩。

如果說楊祐寧是今年進入順風順水的一年,可能沒有人會否定,《大尾鱸鰻》把他升上「過億票房」男主角,到《總舖師》也過億時,那我心中覺得他要有一點突破確實還要一點努力。他的角色光芒給幾個人全都遮蓋,那當然是「綠光劇團」那群好戲之人,林美秀 (小婉媽)、吳念真(憨人師)、陳竹昇(水腳A) 、李永豐 (經理)等等,現在找他們出來拍電影.…… 特別是林美秀,在場上壓場,差不多笑點都是由他而來呢。

最初前半段用人情味去串連,正所謂「沒有那個古早心,就不能做出古早味」,經過不同的挺感人的,若繼續順着同一道理走下去,可能會不茖俗套。可惜到正式比賽時,走回那個PK的道路,我個人就不太喜歡,特別是那個《天才小廚師》味吉洋一式的誇張評論手法,早在十年前已經在《食神》用過一次,雖說「平凡最好,媽媽的味道是天下第一」這些句子天下通用,只是走到最後開始失衡的時候,只變成堆砌……

電影到片尾還有一些剪掉沒出鏡的鏡頭,可以由頭笑到最後呢!


Thursday 31 October 2013

影後感 -- 當C遇上G7

近日有潮片《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這一套也算是一個喜歡電影的人在尋找一個夢,那不只是一個「肯挨(捱)麥記的女人」,還是一個追求夢想的故事。

很多導演的首部作品都是拍自我的追尋,可以是一個個人的起步。本片也是簡君晉導演的第一部長片,不過正如我們常常說的一個笑話,看HKIFF的影片簡介,有時會比電影好看一樣,本片是一個實例。(這個引言 http://www.hkaff.asia/hkfilm/When_C_goes_to_G7.html 絕對比他們寫的 http://m21.hk/yfilm/ 有趣多了!)

本片講述一個少年人阿坦一次街頭偶遇三個青年,阿迪、阿輝和阿仁。阿迪喜歡電影,但卻有志難伸,最後變成三失 (加上失戀);阿輝在外國名校畢業,但一直找不到工作;阿仁有一定的音樂天份,只是渾渾噩噩,終日無所事事。不過,看完不知和片名有什麼關係 (惟一有關係是他們都彈結他?)

電影的主體是用鏡頭說故事,對新導演的要求可以寬鬆一點,但實際上也總有一點很難接受。因為故事從頭到尾都較為支離破碎,有時不只是時序問題,而是整個故事東拉西扯的,像一群人閒談,要把主線捉緊有點難度。加上人物很多,有不少人出場時只有數個鏡頭,但他出場時好像是有一條線的,但最後沒有,像梁雨恩飾演的老師,其實把她和Anjaylia 兩個合成一個角色也可以;另外,可能有片長的關係,阿迪去了看醫生,說眼睛有問題,但其實沒有再舖下去,於是李家仁醫生的出現只是為了後來說一番鼓勵說話,實際就和劉以達的角色重覆 (看花絮就有說過應該有說阿迪會作手術的) ;去蕪存菁,可惜今次的剪接剪接後有點落差。

另一點是鏡頭,導演喜歡用大頭和短鏡,有時一個頭佔了半個畫面,而鏡頭也不會長過廿秒。幸好因為演員都較年青,於是出來的畫面也不會很差。不過有一很大的缺點是對焦點有點飄移,整套戲的對焦點常常無必要的轉變,明顯是對焦錯誤的問題,加上近鏡的原因,於是鬆、郁、矇全都有齊,最初還以為有意,看到一半發現是錯誤……

看完,我想起今年年中另一個喜歡電影的人獨立上映了一套電影,最後要自己出品,自己宣傳,拍攝手法比這套更原始 (那個手搖鏡有時看得我有點暈但基本對招準確.....),不過這套是青年協會出資拍的,資源更豐富,可惜,只望十二月有機會公映前可以再修補一下吧。

惟一要讚的就是主題曲不錯,YUKI也幾靚女...



Wednesday 23 October 2013

影後感 -- 殭屍

錢小豪、鍾發、陳友、樓南光,一堆很OLD SCHOOL的名字,加上已經過身的林正英和許冠英,就是八十年代殭屍電影的班底。說是致敬之作,同時也是為這一類型的電影注入新元素。

《殭屍》的故事以80年代知名動作影星錢小豪(錢小豪飾)在多年後生活潦倒,入住公屋凶宅2442號單位,並希望了結自己生命,但被曾為道士、因行業式微而轉行炒糯米飯的友叔(陳友飾)救回開始,也因而了解當日住在2442室的鳳姐(惠英紅飾)。而在屋邨幫街坊補衣、作為好人的的梅姨(鮑起靜飾)在自己丈夫冬叔(吳耀漢飾)離家掉垃圾後失蹤,向九叔(鍾發飾)尋求幫助開始發生不尋常的事。

故事發生在一個井字型公屋的場景,已經充滿懷舊的氣味,導演說想拍出和以往的殭屍片不一樣的地方,有點突破;那確實跳出了以往殭屍片中善惡有報的觀念,而走到近年日本鬼片中較為常談的 -- 人性。本來是大好人的鮑姐,為何會作類似的事?實際上《殭屍》也借小豪和陳友的對比,重拾一個問題:已經過氣了武打明星小豪,沉醉在過去和放不下失敗和風光,與接受現實改去炒糯米飯的陳友如何自處?故事的最後一幕有點反高潮,或許如陳友所講︰「唔好話道士,殭屍都冇晒」,那一個行業的式微,豈能隨意的逆轉?

全片最突出的是鮑姐,你想不到鮑姐在這個片中是作這樣的一個角色。她和吳耀漢在家中閒話家常的一段話,那份老年夫妻之情,實在令人動容,加上對小豪的關心,淡淡然的表現,令到她在中後期所作的決定更為驚嚇。錢小豪皂角色反而變成串連每一個人出場的中心,他和小白的一段感情,也值得一讚。陳友的的隱世道士,那個白色底衫孖煙囪反轉道士袍穿的街坊,配上鍾發,成一個對比。

動作不是本片的重點,最後對殭屍的打鬥也是很快過場,反而配樂與氣氛在之前形造出的恐怖感更為心寒。可能是因為清水崇監制的關係,其實很有日本鬼片的風格 (雖然導演和監製都否認),但那不是突然飛來飛去或出奇不已驚嚇,而已你心中可能預計了但同時心寒的那種感覺。

只是最後有一點不能不吐嘈的是 -- 我不覺得公屋會有浴缸.......


Sunday 20 October 2013

影後感 -- 《盜海狙擊》(Captain Phillips)

看這部電影你可能會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明明那幾個是海盜,還到船上把船長擄走,但到最後,你看到那三艘軍艦、一隊SEAL,可能會像我一樣想,在救生艇上的海盜可否不死呢?

海盜可能也是身不由己,正如TOM HANKS 問他們︰「除了捕魚和綁架外,沒有其他可以工作的嗎?」,海盜首領的回覆是︰「在美國可能有....在美國可能有......」,當他說本來拿這麼少錢回去,他對上還有BOSS時,如何令人不心同感受,大哥,我都係打份工的咋..... 在這兒是CAPTAIN,回去都係做細的咋!

節奏明快,中間沒有多餘的場景,到最後,你看到TOM HANKS遇到那個海軍的護士幫他檢查傷勢的對白時,我開始懷念那個在船上的年青人,在國家機器的機器前,你遇到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縱然他曾是敵人,但不其然發出同情,總比對著一個政府什麼都和你說「是機密」好吧?

Saturday 5 October 2013

影後感 -- 引力邊緣 (Gravity)

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 -- Alien

一套影像一流的電影,我未上過太空亦未感受過無重力,但導演藉著這個影像把我的人搬上太空,我很喜歡導演不時用第一身視點去照示

太空的情況,你真的感受到那個無重力狀態下的天旋地轉的感覺。

本片一點都不高深,甚至故事也很直接,不過簡單的故事表達出來,整整九十分鐘目不暇給的影像,就已經值回票值。他不是《2001 太空漫遊》,也不是INCEPTION,沒有高深的道理,你甚至可以當是一套災難片來看,只是那個災難發生在太空不是地面上而已;或許那個求生,不是求死的人類本能,拋開過去,面對將來這個道理,好像不說自明,但在現實中,何時放棄,何時堅持,總難知道。

Sandra Bullock 把那個絕望的並且手足無措、孤獨無援的科學家演得入型入格,是我稍嫌他好像打了BOTOX的膠面有點怪.... George Clooney 繼續帥,並且兩個眼神給你安心的目光,在危難中不慌不忙,還有空給你講笑,好像天下大事有他在都有辦法解決的……

有一點很好笑的,就是科學家都像理性的樣子,但最後在返回艙的控制台上,還是要聽天由命.....

最後一個建議,一定要看IMAX的… 這些不要省吧。


Wednesday 2 October 2013

影後感 -- 逃出生天3D

彭氏兄弟是香港導演中最先走向3D製作的電影人之一 (另一個係徐克),早在2010年就試過《鬼眼3D》,當年不太成功,到今年再試用災難片為3D的提材。

一想起火災片,不期然會想去杜SIR的《十萬火急》,但和本片不太像,反而本片較像今年年初的一套韓片《火海108》(타워) ,沒有什麼舖排,經過數個短片段介紹主角們之後,片初很快就就進入災難MODE。特技比起《鬼眼3D》時好很多了,3D效果基本上可以拍得住荷里活的製作,亦嘗試從多角度表現 (中間有一個第一身MODE 最有印象,不過可惜是沒有再出現),3D效果也很出色,是中間有部分有一些為效果而作的特效外,其他都算很好。

和以往的災難片不一樣的是,主角只有一個是現役消防員,就是劉青雲飾演的消防隊長,他的部下和上司都是沒有出樣子的 (片尾看到,可能不是中國人演……) ,作他的伙伴的主要是已經離職的古天樂。而李心潔作劉青雲的老婆和他的互動也很精彩,是稍嫌公式化了一點,相對李心潔和演醫生的陳思誠中間那段人生的思想,是較為深刻的一段,救人?救自己?自私?犠牲?四人中在不同的地方思考了同一個問題;李馨巧拍出來太老人精了,當他出場時,我心中即時浮起的是安達祐實,是好?是壞?

當然我們可以想像為何劉青雲和古天樂最後的決定是何解,不過有時災難片不可以太理性去看的,不然RAMBO同DIE HARD沒有戲做的了,反而結尾那段對白有點太長,如果可以調動一下會更好。

有一句劉青雲在開始時的對白,實際我看不出和後來有什麼關係,但我很有印象︰「廣州近來都收了農地來建屋,到超市沒有米賣時,我們便會懷念種米的人」,謹獻給那些想把郊野公園用來建屋的官員和商家。



Sunday 1 September 2013

影後感 -- 編一本辭典 -- 《字裡人間》



文字在我城更不太受到尊重,「編一本字典」的故事注定是一個較為偏門的故事,變成一部電影?「執著」一詞在香港只是「固執」、「不識時務」、甚至是「左膠」的代名詞;文藝青年即是「文青」是時代,我們喜淡「熱血」,但對象是什麼?

《字裡人間》就是討論如何「編一本字典」的故事。片中的字典「大渡海」,就有為一個詞語在茫茫字海中找出最準確的釋義,可能有如渡海之難,而幫助讀者解答疑難,把他們引領到目的地,亦如泛舟詞海的意思。故事的主角馬締 (松田龍平) 有一天受辭典編輯所托,協助編輯一部新世代的辭典的故事。故事沒有太大起跌,也沒有變化,只看到堅持,對著百萬字海,如何取捨一個詞語?選了詞,如何表述才為之清楚表達?(電影中舉了一個例子,試解釋「右」) 主角要和社長爭取,要個人作戰,要跟時間競賽 (教授就等不及了),但不是熱血的那種,跟編辭書一樣,很平淡。

看完電影,真的把家中的字典拿出來看看,那些紙,確實和平常的紙張不同,多一分嫌多,薄一分又不可,不可太重但印刷後又不可以過底,有質感還得有手感,有手感又不可有黏手感,我只想到家中的聖經可以與它匹配。但可惜,現在多少人會用呢?記得以往讀書時書單中總有一本參書是字典,或許現在已經很少人用吧?

我常常覺得這些電影人物應該有一點意思的,回來一查,果然學海無涯,男主角馬締 (Majime) 即是日語中真面目,中文認真的意思,怪不得一開場就給人用來取笑;女主角的名字是 香取矢 (Kaguya) 是日本相傳最早的《竹取物語》中的主角 かぐや姫,所以出來時和月光一起呢;應該還有其他的,不過不懂日文,那些潮語的翻譯不知如何……

字是人類溝通的工具,也是文明的記載,當「大渡海」用十二年時間來編寫收集辭匯,再數年時間用來五校時,有多少辭語已經變成死詞?那份對職志的投入,和《禮儀師之奏鳴曲》一樣,或許又是表達出日本人對職業的尊重,「執著」,不合時宜,卻得尊重。


P.S. 日本片名《編舟記》(舟を編む) 固然好,港譯《字裡人間》也是不錯,總比台譯《啟航吧!編舟計畫》裝得很熱血似的那個,更有本來電影那個淡淡然的感覺。

Wednesday 21 August 2013

影後感 -- 盲女愛宅男



(C)2013「箱入り息子の恋」製作委員会


日文名字為「箱入り息子の恋」,故事講述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怕羞、沒上進心,還有點強迫症的「宅男」,經父母相親後認識一個盲的美少女,雖然身體殘障,但也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故事,落在其他導演手上,可以是一套純愛,也可以是錯摸的笑片,但我沒有想到是可以拍到這個樣子的愛情片。

此言沒有貶意,只是導演在故事的中段突然出現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就是這一點,令整部電影和平常的純愛片有所不一樣。當然,結局是美好的,但是可能我看的電影還不夠,實在嚇了一跳。

此片不論導演 (市井昌平)、男主角(星野源)、女主角(夏帆) 我都未看過他們的電視或電影,但配角反而很熟口面,平泉成、森山良子、黑木曈都是很特別的配角,特別是黑木曈,作夏帆的母親實在好看。

最後一點不能不提,就是吉野家!一個人才會去的吉野家......

劇情有點誇張,有部份反駁,不過男主角好笑,女主角有一點可愛,簡單的電影,較漫畫的手法,只是電影節的翻譯有點古怪...... 我雖然不懂日文,就是這樣才覺有點古怪...

Monday 19 August 2013

影後感 -- 情約半生





走出戲院的一刻,我只想到too real.....

一次過重溫三部曲,由18年前他們第一次相遇開始,到9年前重逢,到今天他們有一對twins,Celine和Jesse 就給我快速地看到一對朋友的浪漫史,
也看到外國人真的老得很快..... 不知不覺天天看著不會覺得,但一跳九年,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對比....

第一次很愉快像星火燎原的去認識,再重逢時像老朋友般聊天,天南地北的,說說自己近況,說說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說說自己的開心事,可能我仍在這個階段,所以很enjoy這一段,9年前看的時候不覺,到今天,深感縱然那不是你的情人,但老朋友相遇,聊天的感覺很真實、很好。

到9年後的今天,看到的更是一個很真實的他們,他們會為小朋友小吵,但更多時為的是自己的不安、對自己的不滿而把怒氣發泄在身旁的人的身上。特別是主戲段,那個啞口無言的Jesse,入木三分,那個自以為很有道理的Celine,更是讓男生不知如何是好。

一段很TVB的師奶劇一樣,但各人可以對號入坐,你是Celine? 還是Jesse? 吵架過後,重新再來,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天那個可愛片段?是那個曾經對你很甜蜜、很浪漫的那一個,你認得他嗎?還是你只是覺得他變了,不再是那一位?

朋友,你們最後乘上了時光機沒有?80歲那天有寫下這封信給41歲的你們嗎?

Friday 16 August 2013

影後感 -- 對面的女孩殺過來





 

夏日電影節的介紹是「《表姐妳好嘢》殺到台北,可以有這個「恰查某(惡女人)妳好敢」去政治的愛情喜劇」,是想去看的原因。一套名字是"Apolitical" 的電影通常都是很political的。

故事用了很多內地和台灣用語、習慣等不一樣來衝撞出一個又一個的笑話,整套電影笑點不斷。一開場那個水餃是用「顆」還是「両」來算,「小姐」的在兩岸間的歧義,已經帶出很很多不同的笑點,到最後有「屌絲」越解越不明,還有「恰北北」這些用來騙不懂台語的人的笑話,我深受其害,所以看來很有同感。

黃璐之前有看過他的「盲山」,張書豪沒有看過,二人的表演中規中矩,相對黃璐演的秦朗較為突出,個性較為搶鏡,相對張書豪的陳育正,只在十份那段求婚的戲比較好笑,在父子相認的那段就有點不足。

有一段是在開始和結束時都出現的,就是當兩人講到兩岸關係,女主角說「早點回歸不就得了嗎?你承認我說的是對的了吧」,男主角回說:「爸媽沒感情,勉強在一起對小孩子發展也不好」,這其實就是在講台灣跟大陸的處境,大家都分開這麼久了,「剛開始才談探訪權」,已經想談其他?

是一個「了解」就能互相明白? 是可以打破大陸女生是比較兇而台灣男生比較娘炮的刻板感受? (其實台灣女生也挺「恰北北」的) 還是因為互相交往時,大家從對方看到另一方面? 或許電影沒有告訴大家,卻留下一個問號在兩岸交往時的看法與想法。



Sunday 21 July 2013

影後感 -- 狂舞派


 
我是一個腦不太能指揮手腳,又沒有音樂感的人,以前當大家大家去玩DANCE DANCE REVOLUTION的時候,我就已經從來在旁看,在想,這些人真的可以把拍子都背上?

How far are you willing go for (XXX) ? 為了 (XXX) ,我/你可以去到幾盡? 《狂舞派》不是另一套STEP UP,卻是一套很本地的電影。一班年青人,為了自己的(XXX) 去努力,會迷失,會想走不一樣的路,但最後還是那句很老套但很有意思的一句話,我們達不到那個目標,只是我們的腳太重,太看重一些重西了。

香港本地很久都沒有一套青春片,說的是真的說年青人故事的電影。我們羨慕台灣甚至外國的青春電影,而這一套用全新人/素人的電影,很值得去觀看,動感十足。他們走到台前,絕對不是一堆在後面YO 的舞者,卻是站在台前跟別人說他們的跳舞故事和夢想。充滿活力,充滿動感?

為了 所愛的,我/你可以去到幾盡?

Monday 15 July 2013

影後感 -- 大尾鱸鰻




一套台灣的賀歲片,自忤為一部很「本土」的電影,我只能說太過「本土」了.....

正如我常常不明白正如我常常不明白中國大陸和台灣如何會明白周星馳早期的港產片,明明很地道粵語的對白,配了真的會明白笑位在那的?又如《低俗喜劇》不會在外地高收一樣,因為不會明白語感,這套電影也是一樣。

但後來想起來不只是語感的問題,因為喜劇總有一定的情況,或許有不同的方式令你笑,本片只有一種,從頭到尾只有一種,就是用豬哥亮的台語來作笑話,即什麼「驗尿」和「驗鳥」這種……,第一、二次可能還好笑,但中段到後尾也是...... 我開始笑不出來。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認同陳國富導演的那一句「只想拍鱸鰻,永遠不會有少年Pi」,但當時被看為只是過份「本土」而不夠大氣的批評,我起初也覺得這個批評沒有道理,或許當時香港同樣有《低俗喜劇》劇評的爭論,「本土」沒有不好呀,況且近年台灣電影的票房向中南部遷移,台北的票房已經沒有想當年那麼重要了,所以為票房沒有問題。現在看來,我誤會了,因為好看的電影和不好看的,提材沒有高低之分,但手法和故事卻有。

電影的基本是故事,如果故事不知所云,已經失敗了一半。




Saturday 29 June 2013

影後感 -- 小時代1




在大陸的電影票房閒閒地都億億聲,是否跟篤數有關我不知道,我就試過看電影明明是60元一張票,但票賣給你42元,有18元強迫你食爆谷的故事,反正在這 十幾億人的世界裏幾億票房根本是碎料。也就是說用香港人的標準來判定是否大片,沒這個數就是垃圾未免太武斷。因為,票房收幾億的電影也可以是垃圾,像郭敬明原著兼導演的《小時代》。

不是每本小說改篇後都會好看,不是每一本小說改篇後的電影,會令人有追回看小說的衝動,更甚是有部分的改篇會給人感覺,原著是不會好看的,看完電影 後,我讚同韓寒曾經在網上評的一句說話︰「郭敬明的《小時代》…像寫給城鄉接合部看的,估計是想向他們展示大上海的風情和奢侈吧」。

一部你邊看會只是覺得很有現在中國特色的電影 -- 炫富!你會看到他們穿得很好,就算最窮的南湘 (郭碧婷飾) 都是穿得很好的,更不要說顧里顧源等人本來就是富二代。《那些年》說,我們的青春很好玩;《致青春》說,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小時代》說,光長得好看也没用,得是又好看又有錢的人才有青春!簡直可以叫郭美美不用再出來......


我很少遇到一套電影,由編導演全都是爛 (可能可以和天機相比,但還好,我看了影評後決定不要浪費我的兩小時,加上那周我很忙...... ) ,整部電影最突出的是 HOLD住姐,他出場真的是搶了全部的戲,本色演技有時就是最好看的,就像你看台灣的綜藝節目一樣,總有一個在旁插渾打科的,如果本齣戲有4/10 分,其中兩分是給他的;AMBER的角色也不錯,你想像不到平常的郭采潔變了一個毒舌的女生,不過那個有義氣的女生,也挺令人疼愛的;郭碧婷演的南湘本來 就沒有什麼表現的地方,中規中矩吧;楊冪...... 算了,一看到那個膠面,就有點看不下去了。

男角們一律走馬看花,對,故事的高潮是一個 FASHION SHOW,由顧源到宮洛到周崇光出來了,除了不時突然SHOW一下上身肌肉外,其他都沒有什麼的,說白了,就是不立體,不知想怎樣的。這些可能是導演覺得他的小說很多人看過,到時入場都可以幫他把空白自動填上吧?你看男生們的出場,就是你未弄清他們面貌關係角色,就已經走過場了,跟著又突然出現一樣,還好,不時還有柯震東的裸體可看,他的粉絲會很開心的。


這個其實是很多小說原作者的問題,他們太熟故事了,有時會把情節剪得支離破碎,導演明白,編劇明白,但觀眾不明白……


後來聽說還有下半部的...... 這裏只是看了上半部,如果如此,那我還是希望他可以一次過讓觀眾看完好了,總比現在一個不完整的斷掉更差......

或許.... BAD TASTE也是一種消費.....

Sunday 23 June 2013

影後感 -- 不二神探



一部由片名到主要演員都不是香港的片,出來的竟然有點80年代港產片的味道,整體也算不過不失。

首先在打鬥方面,確實挺好看的,特別是中間在廈村的鄧氏宗祠中梁家仁那場最為精彩,另外吳京那段也不錯,有點像成龍早期那些像雜技的,不過一分為了二,文章 作雜耍的那部份,而李連杰作打的部份;最後梁小龍那段,叫梁小龍作回火雲邪神的LOOK ,李連杰做王小虎出九陽大霹靂狂龍.......多一腳,有拳腳轉特技,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和草草收場......

這部份是電影的主 線,即所謂的「微笑殺人事件」,所有死者臉上都帶有詭異的神秘微笑。看出編劇也下了一定的心思,合不合情理就一定不合,不過我沒有當他是一套偵探片來看, 個人可以邊看邊罵,也可以笑笑就算,反正又不是OCEAN ELEVEN,不合理的都可以接受,反正最後有一點出人意表。但有一點不能不說,明明沿舂磡角道落山,突然剪接去左西半山,再剪回去高街,最後係九龍灣撞 車…… 點呀?另外梁小龍和李連杰由港島南走突然到九西再走到九龍灣…… 好令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很港產片)。不過導演剪接明快,大家不太認真的過了就好。

反而人設是本片的最大問題,李連杰演老差骨,他的角色 該和文章的角色有點對比,但差異是一個冷面笑匠對一個周星馳式的擠眉弄眼的小人物,兩個都是功夫警察,分別就是早到和遲到、強一點和弱一點的分別,對比不 夠強烈;文章貫徹小人物性格,不過那個樣子開始有點吃不消,自從《西遊‧降魔篇》後今次更狂,我覺得比《失戀33天》就太造作了。

陳妍希 也努力作一個野蠻角色,可惜有部份不夠放開,變得不夠蠻,那可以再野蠻一點,另外有一點更嚴重的是,蠢和白痴和呆是有分別的,今次的演出將角色演得像白 痴, 到電影後段變了花痴,無話可說。劉詩詩的角色我以為是看了劉亦菲 (雖然劉詩詩曾經做過黃衫姐姐....),整套電影表情都是一個,這個本來在一套笑片中的沈默角色本來不好作,但他是最多發揮機會的,看來就做不出那個感 覺,反正我不太覺得她有什麼可憐。柳岩……好吧,套用他的一句對白︰「老娘雖然走性感路線,但也有尊嚴的」,我讚同,不過第一次出場那套衣服,只有內地人 才懂欣賞吧...

對白有部份是挺好笑的,馬伊琍和文章一段,你知道他們的關係就很有喜感;另外黃曉明和李連杰一段也不錯 (《失戀33天》,小懲,《方世玉》!槍斃),電影完結後的花絮也有一段類似的,可能太像所以剪掉了。不過要黃曉明擺MIB..... OH SHIT...... 其他有很多對電影的小攪作 ( 男兒當自強的音樂..... 功夫的道具...),你明白就會懂笑,不明...... 算了吧。

主角們全配廣東話是全戲的一大缺點,我不明白為何內地片要配音才可以在香港上,我以為自己在看卡通,只有卡通片給小朋友看先要有配音的,配了之後隔了一重, 可能回國內看就聽到一班港星給配國語,但他們佔小部份 (林峰是最多對白的一個了) ,其他的笑話也失了原味,妍希和文章開始的一段吵架該很好笑的,但配了後變得不好笑。其他的更失去原本不"二" 的口味,更令觀眾的投入感打了折扣。

整體來說,電影笑話電影平衡感失控,前段不俗,後段失控。武戲比文戲精彩,是一套想不帶腦入場天時暑熱等人好過坐係STARBUCKS 的「消暑精品」

Sunday 16 June 2013

影後感 -- 變身


 
用特攝和作故事的基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比睇劉華扮MI:4 或者未來警察好吧?

但故事的平衡度不夠,表達不到為何老董事長和超人FLY的感情,那個要打劫的也太差了吧.... 還是台灣的警察有問題? 有CCTV拍晒樣都捉唔到,攪到有第二次還有第三次?

選角也有問題,陳柏林要交棒給敖犬..... 想來也有點怪。郭雪芙這個有錢驕傲女角色做過太多遍了,她才是需要變身的那一個。

Monday 3 June 2013

影後感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國內簡稱為《致青春》,可惜的是電影名字的簡稱不代表內容可以簡約...... 故事的設定在90年代中後期的內地大學的歲月,故事講述四個女生,由初初進大學到成為新鮮人的故事,她們為愛瘋狂、為愛放棄,同樣為愛堅持。

「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
青春是一場相戀,忘不掉了。
青春是一場傷痛,來不及了。
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

這部電影其實挺文藝的,可惜笑話有點堆砌,或許這和我大學生活時從沒有住HALL有關吧,加上地域問題,部份的情節我是笑不出來的,也沒有共嗚。加上導演的 剪接也有點古怪,或許他想代表青春很多時都是一閃即逝,,很多時沒頭沒腦的,突然為何鄭微和陳孝正愛上那段太突然了,對,有時會是由鬥氣變成愛上,但明明 在飯堂的開始是為了報復,但突然在在後段已有點愛意? 也許又如書中有一段「也許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秤上小心計量,你給我幾分,我們可以付出的東西多麼有限,再也經不起虛擲和揮霍。而年少不計代價去愛的我們 又到那裏去了」。

同樣的問題,在鄭微和林靜重逢後一樣出現;伏筆太多,還要最後突然有一小段平行時空...... 或許是我太蠢了,SORRY對白也有一點意見,可能因為改篇的問題,對白有點太過精練,句句像有點雕琢的痕跡,我不知怎說,但聽來就有點古怪,在最後鄭微 和林靜回鄉開車出來那段對白,我當時第一個反應是,一個女生問你愛不愛她,男生這樣回答,給掉下一個人完全很正確呢~~~~ 有些詞語好像在那個年代未出現吧 (「二逼」和「牛」?)

再想一想幾個角色,楊子姍的鄭微角色確實討好,他亦演出了那個既 剛且柔,固執但同時心中溫柔的女生,有義氣但也柔弱,工作上堅強同時在感情上也可以脆弱的人,在初入學時可愛樣子確實有點像看《那些年》看到妍希的想法, 當然這是《致青春》,那個青春是有血有肉一點。趙又廷的陳孝正為自己想,看來馬克近三套電影 ( 《愛 LOVE》、《搜索》、《致青春》) 都把自己的眼神收起來,裝傻傻的.... 我們在青春時,誰不曾在工作和愛情間爭紥?阮莞這個角色才是大家心中的女神,可惜女神的下場總是.....張開這個角色偽文青、充大款,對朋友有義氣,很 討好,最後一束滿天星,為本片添上了最感人的一段.....

青春就是瘋狂,我們的青春曾經作了什麼瘋狂的事,到現在我們還可以在腦中重溫時微笑一下?現在想起也覺傻,但當年如何走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或許當我們想得太理性是,那就只是《致青春》,因為它已經離你遠去了.......

Wednesday 1 May 2013

14天瘋狂日本之旅 -- Day 7 -- 青森、津輕海峽、函館 (上)

早上的第一餐,就決定去菜市場吃,第一晚到青森時已經留意到這幢 Festival City AugA其實那幢就好像我們香港的市政大廈,地庫層是新鮮食品市場,1-4/F 是商場,而 6-8/F則是圖書館。


らーめん㐂伝 是菜市場內的一家小店,以自家製麵和小菜而馳名,小小的店只有八個座位,也算是早上出發往北海道前打打氣呢。 話分兩頭,「㐂」乃是日本漢字,中文讀音與「喜」字同,千萬不要和我旁邊那對香港人一樣,有邊讀邊,「七」晒。

最初預了半天在青森市內遊玩,最想去的就係有奈良美智的巨型青森犬在的青森県立美術館,由青森駅到那兒看公車時間表坐6號線,路程大約是25分鐘 (可能唔多塞車,日本的巴士真係好準時),不過由於我吃飽後和攪check out的時間問題,最後趕不上巴士時間,最後選目的地為青い森公園好了。


其實青い森公園內也種有很多櫻花樹,當然又係同一句,未開!

或零星索落之下


穿街過巷,原來真係好凍..... 還是去去青森的地標之一 -- 青森県観光物産館 アスパム




青森縣觀光物產館,簡稱ASPM,高76米,樓高15層, 是青森市的地標之一,離遠總會看到的,地面是物產館,有很多青森縣的物產都可以買到,價錢比A-FACTORY便宜一點,二樓是青森縣觀光旅遊局,若你需要,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青森縣旅行資訊,而十三樓是觀景台,在我又餓又凍的時間最好就係坐上去從高處望望青森市好了。連上八甲田丸的通票是1100YEN。


黃色那艘就是八甲田丸




遠望那個尖型燈塔,一看就知是青森


這邊看過去,大約是砥取山一帶




 看了一會休息夠了,就向下一個目標 -- 青函連絡船メモリアルシップ八甲田丸


青函聯絡船是青函隧道在1988年建成通車前來往日本本州和北海道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八甲田丸於1964年建成,一直航行到1988年3月13日終航那天。 

在艦橋上可以看到仍然保存得不錯



 

沿路走,就可以看到船艙內當年青函隧道還未通車時,火車直接開入八甲田丸內的停車間。


甲版上,就看到鯉魚旗飄揚。



因為受到叮噹那些漫畫的欺騙,以為到五月五日這個時間都會掛鯉魚旗的,後來問一些日本朋友,他們說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住在大廈內,在城市中看到鯉魚旗的機會已經很少了。

離開八甲田丸,看看時間差不多,就是去看今天的重頭戲 -- 青函隧道見學


Previous -- 14天瘋狂日本之旅 -- Day 6 -- 五所川原、弘前、青森
Next --  14天瘋狂日本之旅 -- Day 7 -- 青森、津輕海峽、函館 (下)

Tuesday 30 April 2013

14天瘋狂日本之旅 -- Day 6 -- 五所川原、弘前、青森

經過昨天的一役,我也深知可能今次的櫻花之旅不太順利,或者該說,在弘前的賞花活動可能比想像中會早點完結,那知一早起床,看到的是下雨天,在沒有辦法下,也要硬著頭皮繼續行程。



今次會坐上五能線的觀光列車 -- リゾートしらかみ ,リゾートしらかみ (Resort 白神號) 是由青森 -- 弘前 -- 秋田的觀光列車,故名思義,即是環繞着白神山地的一輛列車,共有三輛不同的車種,分別為「くまげら」(Kumagera,黑啄木鳥)、「橅(ブナ)」(即山木櫸,白神山地以廣大的山木櫸原生林於1993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和「青池」(指的是十二湖中的其中一湖),都是以白神山地的名物去命名。


看到「Resort白神」, 這一輛是「くまげら編成」,那個紅色的頂是黑啄木鳥的頭上的毛色呢。這系列的車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超大的觀光窗,讓列車的乘客可以在車上觀看景色,車內的坐位很闊落,就是一個去旅行的感覺。全車指定席,雖然我天好像人不太多,不過為免有任何差錯,還是早一點先把票定下來較好。

由弘前到五所川原一般只要大約40分鐘,車上有很多小玩意,很有旅行的感覺


在車頭還有一個小的立佞武多
 

下面寫著「雲漢」二字,日語為うんかん,出自《詩經‧大雅》「倬彼雲漢,昭回于天」,意即是天上的銀河,有一說法為立佞武多祭是由「七夕」節演化而來,所以向明祈求消災解難之意

不久就到了五所川原駅,下車後就要換站 (走過一條行人天橋而已) 到旁邊的津輕五所川原駅換乘津輕鐵路到今日的目的地 -- 芦野公園

津輕鐵道是私鐵的一種,創立於昭和3年 (1928年) ,全長只有20.7公里,由津輕五所川原到津輕中里共設有12個站。全程單軌雙程行車,惟一一個有雙軌的車站設於金木駅。金木駅和芦野公園駅是最為有名,金木駅所在的金木町是大文豪太宰治的出生地,現在在金木町還有一所太宰治紀念館,名為斜陽館。另外昭和年間稱為「津輕三味線元祖」的仁太坊也是出生

在金木町,現時也有一所津軽三味線會館介紹一下這一種青森一帶的音樂。


上圖是津輕五所川原的站牌,很有原始的感覺。到月台時已經看到一輛列車在等候,相也來不及照就即時上車,不然就要等一小時後才有另一班……

還是用手動打孔票的


沿路都是單軌行車

車的內部是這樣的,這輛車名為「走れメロス号」(跑吧!美樂斯),是大文豪太宰治其中一部很有名的小說。

車上還有很多有趣的小記念品出售。

至於為何要坐個半小時車來芦野公園,當然是為了看櫻花吧,而且更重要是中間那個月台,當然,承接天氣問題,那天的情景是……


仍然是樹枝……哈哈,不過還好,仍然不減遊人的興緻。

在車站一走其實就到公園,不過反正時間尚早,就到旁邊的地方亂逛一下吧。

最先的就是大宰治曾經讀書的學校舊址 (原來的該拆掉了),太宰治在大正十一年 (1922年) 入讀這家名為明治高等小學校的,可惜入學不久,父親過身,靠級任老師傍島正守的個人教授下,翌年就入讀青森縣立青森中學校。


回去車站附近就可以去芦野公園走走,由於櫻花比相像中遲開,不過全開一條火車道加花開應該很美。


兩旁的樹枝都是櫻花樹

 


芦野公園面積大約80公頃,種有1500棵的櫻花樹和約1800棵的松樹,是日本100處賞櫻名所之一,也是太宰治小時候常來玩耍的地方。在青森縣,除了弘前城,就當數這兒為最有名的
賞櫻地。而公園內的 藤枝ため池 也是農林水產部選出的ため池百選之一。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公園因為很大,也由於時間關係,所以我在橋上走了一會就回去了。

 

 坐車回去時仍然看到大不少人打算來賞櫻呢


到五所川原市,當然要看青森睡魔祭 (青森ねぶた祭) 其中之一的立佞武多祭。所謂立佞武多,即是日文「睡魔」ねぶた的漢字寫法,而立佞武多祭是以多輛超過20米高的山車為其特色。不過我來時不是祭典期 (每年的八月四至八日舉行),想看看山車的情況,就可以去五所川原的立佞武多之館參觀。內裏會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向你介紹立佞武多情況,還可以有體驗課,時間關係,進展覽廳參觀山車也是很好的體驗。

傳說五所川原立佞武多祭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但最早出現巨大山車的紀錄就要到明治四十年 (1907年),當時的當地的富商紛紛建立巨型山車,好讓出巡時可以讓附近的村落看見,也是顯示實力的一種方式。據記載,當時甚至有高達18到21米 (即差不多七層高) 的山車出巡。到大正年間,由於電力的使用,電線杆林立,巨大的山車不能通過大街,於是便轉為較小型的山車,而有關巨型山車的設計和技術亦慢慢失傳。直到1993年,一部份早以為已經遭大火燒掉的資料被重新發現,大型的山車才重新在這兒建造起來。
一進展廳就看到三輛巨大的山車在你眼前


這輛是2012 年的燈車,是「復興祈願・鹿嶋大明神と地震鯰」,是在日本311大地震後,特意建造來祈望地震不再來,由來自茨城縣鹿嶋神社的「鹿島大明神(武甕槌神)」把引起地震的大鯰壓在「要石」下,諭意地震不再臨,也祈望「復興、平安和希望」。

留意山車的底部那個是「雲漢」,即是銀河的意思,李白詩《月下獨酌》就有「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之句。


山車背後有觀音像,祈求地方復興和平之意。

在其後的是「義經傳說‧龍馬渡海」,是2011年製造的山車


故事是引自在津輕半島上的竜飛岬的義経寺。傳說源義經沒有在平泉自殺身亡,而是逃到竜飛岬,在那兒風又很大,正到走投無路之際,向山上神仙禱告,祈求三日三夜後,有一老人出現,並送上龍馬令源義經可以逃到蝦夷地 (即今北海道) 脫離敵人的追捕。是一個關於「夢想」的祝福。




2010年的山車是「又鬼」


「又鬼」是在阿伊努語中「冬天的人」的意思,日文為「マタギ」,是獵人的一族,這輛山車是表示獵人下山時感到今天的收獲不錯,但竟再碰到一隻野兔的情景,諭意為「感謝」。


很可愛的山車,在上有不同的小動物作裝飾。

 




看完山車,要按著時間坐火車回弘前,順道看看昨天的花怎樣。

天氣轉晴,沿途還看到岩木山呢




岩木山高1,625米高,圓錐形的山峰在津輕平原一帶都可以看到,故有「津輕富士」之稱。以賞櫻人來說,我想去看傳說中的「世界一の桜並木」,聞說在二十公里的路上有6,500顆櫻花樹在兩旁,但如果弘前的櫻花未開,看來山區更晚一點…… 算了吧,不過當然還有不同時節有不同的觀光,今次就算了吧。

回到弘前,又不甘心走回弘前城附近看看,由於天氣好轉,也有陽光,所以有部份花疏疏落落地開了。



幸好,細心看之下,也有一些已經盛放。


加上下午的好天氣,大家都出來享受陽光和花見呢!不過,地下還是留有早上的雨水。



不止人,貓貓也走出來晒大陽呢!


而近西濠附近,可能因為日照的關係,有些還開得不錯


這種是弘前的特有修剪櫻花樹的方法而結成的花束。一般染井吉野櫻的花芽可以開到3-4顆櫻花,而弘前運用了修剪蘋果枝的技術,故一般在一個花芽上會有4-6朵花,而 7 朵是較為少見的,不過找到傳說會有好運呀……


如果是滿開多好呢....


回去火車站途中又看到這顆樹,我真的覺得很假,和香港商場那些膠樹一樣..... 就像巨峰提子味太似吹波膠味道 (還是該是倒過來呢?),孰真孰假?


還有的是,在前方等著我的一道彩虹吧!


是時候回到青森市,預備明天的行程了。


晚上的青森又開始有毛毛雨,不過也要踏上青森ベイブリッジ (青森港橋 Aomori Bay Bridge) 看看的


青森ベイブリッジ 全長1,219米,於1994年完工,是全青森第二長的橋,由於在青森出現,總不免出現這個「A」型的尖塔式設計,橋上有數個觀光的位置,可以觀看到不同角度的青森。



不過有點累,還是去A-FACTORY 買了小吃回飯店休息一下好了













Previous -- 14天瘋狂日本之旅 -- Day 5 -- 弘前 (下)
Next -- 14天瘋狂日本之旅 -- Day 7 -- 青森、津輕海峽、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