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December 2015

影後感 -- 愛的成人式 イニシエーション・ラブ

在今年亞洲電影節中沒有想過很快就無飛的一齣戲,亦是一個預告就爆晒料的故事,你會估到一半,但另一半對我來說,總算有點意料之外,很適合我這些肥宅入場去FF一下,同時,也很扎心的一場電影。

扎心在,你回想起你的Initiation love時,總會覺得當時太醜陋,為何二人會弄得如此?現在回想,當然可能會更好。但再用心回想,縱然時光倒流給機會在同場景多作一次,也未必會變得更漂亮,所謂「重作」,只是給自己在幻想中給自己的安慰。

回想,女孩子很可怕嗎?是的。但也不及一個在變心後的男生,還以為女朋友會痴痴的等待你回頭,當你還在猶豫想食回頭草時,不知道蘇州過後無艇搭,這個世界是公平的,當不珍惜時,不是還以為別人會等你吧?

前田敦子就是那種萬人迷的樣子,雖然看來不太像 (要我選的話,我還是選木村文乃),但可能作了多年偶像,自然有那種氣質,故此演那個角式,給觀眾很容易就投入,而森田甘路一個死肥宅的樣子,就是我吧(!?)。只是,實在受不了松田翔平,好怕他的咀怪怪的,一有事情想說就突然「嘟」咀,我常常有錯覺他的面部肌肉有事,好吧,是個人喜好問題……

更可惜的是,跌過了,痛過了,不代表會長大……






Monday 2 November 2015

影後感 -- 百日告別

好久沒有看過這麼沉重的戲,通常談到死亡的戲,在最後會出現陽光,但這套是一直沉,一直走,好像片尾的最後一幕一樣,手傷不知何時會痊癒,但路,仍是彎彎曲曲的一停走下去......

一次意外,兩個家庭的摯愛都失去了,導演沒有從俗地把二人拉在一起。相反,他們只是偶遇,聊過兩句,可能連對方姓甚名誰也不知道,只知道都曾有一個傷心的經歷...... 路,最後還是一個人走……

一個又一個的「儀式」,那是為了「過去」的人?還是為了「還在」的?當事人有靜下來給自己平伏的時間嗎?他們會有自己個人的儀式要作?要把蜜月的行程走一遍?還是把學費一家又一家的去退還?或是每個人都有不同而獨特的「儀式」而走一次,走完了,才知道,我們要怎再走下去,或不再走下去……

「百日告別」,到最後只是「告別百日」,用回邱吉爾的名言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回憶像鬼,他會在不知不覺中在你腦海中出現,沒預兆,沒徵象,沒原因,沒理由,告別了百日,只是下一個百日的開始……




Sunday 1 November 2015

影後感 -- 哪一天我們會飛

當一個齒輪開始潤滑,乖乖的在這個社會中好好轉動的話,會成為這個世界上的人覺得你是成功的人,但慢慢,自己的個性也被磨滅,我們稱之為「成熟」,或給某些人稱為「成功的因素」。

《哪一天我們會飛》看預告片是以為是談兩個中年人溝通,失落夢想的事,在於「飛」,但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卻是「哪」,那是一個問題的開始,問題是「哪一天」「我們會飛」呢?

電影中有夢想的人其實最後都變得不太出現,像余鳯芝的同學們,最後都是一個又一個在齒輪中流轉,沒有交待他們的未來,最有夢想的,最後...... 但也是最堅定的,蘇博文他也是,我們被一個又一個難題限了我們的夢想,時不予我,有人放棄了理想,有人放棄了自己....... 沒有夢想或最簡單的呢,只想成為一個簡單的人呢?卻因為不同的原因,給世事壓著壓著.......

出門後一直在想,「哪一天我們會飛」?當世人告訴我們「少年,你太年輕了」時,我們都想我們長大了可以更好去完成,卻也在大機器中磨得圓滑了,夢想?那只是某一天讓我們給自己用來開心一下而已的,像他們在草地上放飛機,長大了,某一天爽一下可能不錯,但實際呢?

對,不是「那」一天我們會飛,卻是「哪一天」我們會飛,我們該問,我們甘於這樣嗎?那就是我們自己嗎?像余鳳芝在不安中想起蘇博文,那是我們最有夢想的一刻,也在最後放下了彭盛華,(不論婚姻還是作過的事),變回朋友,間中重拾一下夢想,那不就是我們很現實的情況?



Thursday 29 October 2015

影後感 -- 山河故人

我們都是在自家舞台上的主角,同時也是別人舞台上的配角,此上,彼落,有的人今天很親,不久就淡出,同時你會有不同的新人加入,你會偶然回去懷念舊人,但卻知道,把握今天的才是更重要。

賈樟柯帶來一個跨越過去現在未來的電影,老實說,看完第一感覺是心中百感交集,卻不是被感動,而已被電影中各種意象、借喻等去讓自己思索,到底是怎樣解讀呢?一堆問號走出門時,卻同時發現,可能錯失了一部份該在電影中沉醉的「情」。就如平常一樣,掛一漏萬。

演員是導演一貫的班底,合作也是純熟,惟一要挑剔的是,要趙濤和張譯去飾演一對20歲出頭的年輕情侶,確實有點為難,但明白這是一個選擇。再一個導演用上不同比例的畫面去創作 (已經比《刺客聶隱娘》變少了一個比例),看來也是一個有趣點呢。

Déjà vu,我們到某一天,以為刻骨銘心的事,過了一段時間,只是「似曾相識」而已,正如到樂要到某一刻才記得媽媽的名字叫「濤」(後母是沒有名字的....);而濤卻到最後,仍記著麥穗餃子和在DISCO 跳Go West……

就如電影中常播出葉蒨文《珍重》的歌詞:
「在何地仍熱切關心你
無盡長夜為陪伴我懷念你」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Thursday 22 October 2015

影後感 -- 同班同學

如果某一日在街上,有一個看來像陌生人的人會用全名來稱呼你,那應該是你的中學或以前的同學,甚至是「同班同學」。

這套像陸以心編的其他戲一樣,如果抱住道德的心態進去,而把背後想說的那份友情,一份充滿妒忌、猜疑卻信任、出賣卻同時互相依賴的一個18歲的夏天漠視了。

以新導演來說,找到好的演員很重要,本片三個女主角很好看,最基本不是很美那種,但是很親和感,演出來就很舒服,看來不會有什麼不對的感覺。而那些裸露戲也是恰如其份,沒有賣弄,也是很自然的感覺。

那是「同班同學」,爭、妒、愛,都在學校中發生。我們沒有援交,但出賣好朋友,妒忌好朋友,和好朋友愛上同一人,那誰沒有發生過呢?


Sunday 4 October 2015

影後感 -- 王家欣

「如果比你搵到佢,你會唔會唔記得左我架?」

一個尋找「王家欣」的故事,我們執著,我們想像,可能又是一個「腦中補完計劃」,但是,我們不就是這樣走過來。

又南和千語很適合這套電影,更加是第一次覺得吳千語是懂得演戲,這個很大原因是因為角色關係,但也不能不說他真的有進步,把這個「王家欣」演得很入戲,到最後不其然為他心傷。特別在碼頭把事實揭開一幕,實在有揪心之痛;當然,又南的表演,那個有點不知所措又有點揭斯底里和不想面對的一刻,不就是男生嗎?

「每個人都有一個王家欣」,或許很老套,但也是我們走過時其中一個目標,我們可能跟著有很多原因不會再說,甚至不想再面對,在腦中可能說「我可以!我可以!」,但到真正看到了,真的「我可以」嗎?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堅持尋回」,不知不覺間,尋到和尋不到,得與失,都過去了。

那就是遺憾



Sunday 27 September 2015

影後感 -- 奇蹟補習社 ビリギャル 学年ビリのギャルが1年で偏差値を40上げて慶應大学に現役合格した話

或許注定《奇蹟補習社》將會一部小眾電影,無聲無息的上映又無聲無息地落畫,就如香港眾多的學子一樣,沒有什麼不一樣的表現,不過其實這些一部挺有趣的日本片。

或許這樣說,它是一部很「熱血」的日本片,故事講述一個在全國學力考試最後2%的沙也加 (有村架純飾),因為犯校規故此被停學,中途被帶去一間奇怪的補習社,補習社老師坪田 (伊藤淳史) 認為還有機會的,決定用另類方法把沙也加考上他想去的大學。

相對努力考上大學的主線,我更欣賞家人的副線,吉田羊飾演的媽媽一心為女兒的前途著想,甚至去兼職為了供女兒在補習社中學習,因為他看到改變;她真心相信女兒是善良可以變的,甚至隔幾天就在學校中給老師訓話也會為女兒解釋,甚至是溺愛,但那份無言無私的愛確實是令女兒可以重新出發的動力和支柱。特別在工場那一幕,沙也加覺得想放棄了,媽媽只想說,盡力吧,都可以的,因為看重的是改變了,而不是那個目標那麼簡單,或許也是故事的轉捩點吧。

「你不要再說學生是垃圾!他們真的會從此以為自己是垃圾。沙也加心腸很好,她的生命有很多可能性!」坪田老師回敬給學校老師的一句,是我們給自己的一句。



Saturday 19 September 2015

影後感 -- 我的少女時代

劇透︰這是一套女生版的FF電影,故事是一個「男人唔壞,女人唔愛」加「女生總想改變一個壞男人,並且因為改變而變得好感動的一個故事」。校園小清 新電影都有一個PATTERN,這套電影也是走同一路線,很有台劇的特色,就是一輪錯摸後,總是有點壞壞的,通常也不是很壞,最後由冤家變情侶的故事。

其實導演已經很想把我們帶回90年代初的時期,那也是我初中的年紀,學校會有女神和男神,那個林志穎般的男生也總會令人討厭和喜歡,那個長直髮的女生像周慧敏也是人人喜歡的女生,而那個像蒼蠅一樣在女神旁 (沈佳儀......) 也一樣令人討厭……

理論上我應該很投入的部份,可惜的是導演中間太有野心 (還是想太多?),弄出一個劈友的青年,或許導演看了太多次《天若有情》,我還以為王大陸跟著會流鼻血去找黃光亮 (還好沒有)。或許這和監製也有關,葉如芬在上次的《總舖師》的中段也開始有點脫離現實,王大陸被打那段實在太誇張,實在有點不合情理,還不要說那個一起 游水的同學……而本片的細節也作得不夠仔細,最基本是那本紀念冊不是該全濕的嗎?為何打開還會那麼直?而王大陸逃出醫院時,手上那個針孔也包得太好了吧?

話分兩頭,其實整體片還是流暢的,你更會懷念那段香港藝人最光輝的年代,不論是劉德華、天若有情、草蜢還是家…家…家…家有喜事,都是共同的回憶,不投入,只是因為你今天不在是那個小屁孩,對,你水球丟的第一個人,並不是你討厭他,而是你眼中,只有他。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

Monday 7 September 2015

影後感 -- 三城記

心上的人兒 有笑的臉龐 她曾在深秋給我春光

張婉婷和羅啟銳在影後談中說過,這個故事是不是「房爸爸」的故事其實不太重要,他們只想帶出一個時代背景,看出他們爸爸媽媽的一代的故事,正如他們們拍了《玻璃之城》說的是七八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他們大學時期,又或者《歲月神偷》中六十年代的情懷一樣,那是我們祖父母輩 (他們的父母輩) 因為戰爭而要走到香港這個地方變成「新移民」的故事。

當然,在他們的描寫下,那可能是一個很巨大的愛情故事,但和吳宇森不一樣,他們拍的那個是在社會中較低層的小人物。三城中,香港是佔最小部份,甚至只是在最早和最後的部份出場,較多出現的是宏村和上海,既是道龍和月榮的家鄉,也是逃難的地方,由老家逃到安徽,由安徽逃到上海,再由上海走到香港,何處是家?何處才是逃?或許電影的終結只帶出,他們逃到了香港再成家的一幕。

可惜的是,井柏然的角色的死法有點太突然,與他之前的塑造出來的身份不太配合,變得有點古怪。但湯唯劉青雲這對實在很襯,特別是湯唯,越看越耐看,這個角色也是逃,但和《黃金時代》的蕭虹又不一樣,很深印象和黃覺飾演的周先生在樓梯對話的那一幕,一開始金燕鈴把雞蛋交給他,眼神一閃,特別有感覺,而那首「永遠的微笑」,也很配合電影。而秦海璐的前後對比也令人可憐。

心上的人兒 你不要悲傷 願你的笑容 永遠那樣



Friday 14 August 2015

影後感 -- 預告犯 (予告犯)

到底我們對別人的安慰是否合用?我們真的有Put myself in others shoes ?還是只是心中把一套罐頭答案套在別人身上?更甚者,可能以前曾經經歷過類似的,理論上更會明白那種痛苦的人,往往在自己走過了,卻不理解為何有人不能走 同樣的路,精英主義作祟……

電影中一句對白常常出現一句對白 -- 「你不會明白的」,戶田惠梨香雖然走過和生田斗真相似的路,但她成功走過了,和其他走不過的,如何相通?到底為何事事作出來都會有一個偉大目標?還是只是 大家很卑微的有一個小確幸,一句「為了別人而作」,不作多想,就會吸引別人來幫忙?本片沒有一個確實答案,不過帶出一點,就是人與人交往,很多時候要站在 別人的高度去想,或許,這也是給我一個提醒呢。

中村義洋自《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後再次詢問在網絡上和現實生活上的交錯,到底我們如何看待?我們有否體諒他人?也許,我們明白也知道但本能上告訴我們這樣吧?

可惜小松菜奈的戲份太少……



Saturday 8 August 2015

影後感 -- 破風

無可否認,這是一部很「熱血」的電影,而通常「熱血」的電影好不好看,會不會穿,就在於舖出來那個故事令人投不投入,和人物設定能不能令人投入,《破風》也逃不出這個宿命。

首先故事主要是環繞二男加一女再加一男的故事,彭于晏飾演的仇銘和竇驍飾演的邱田加入單車隊Radiant為鄭知元 (崔始源飾) 作破風手,但他們同時也愛上了女子單車手黃詩瑤 (王珞丹飾),仇銘、邱田和知元因為車隊解散各自加入不同的車隊,成為對手,當然後來是各有難題,又各自重新上路,且敵且友。

故事是較公式,不過開初一場又一場的比賽確實叫欣賞,那個速度感和臨場感可以令人很緊張,不過正如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不停出現茅招、意外和受傷只會挑起人的懷疑,當然,體育也不是完全純正,只是如果用這個舖排,不禁問,為何他們要在這髒水中活動?

另外有一點更不合情理的是,為何一個二個受傷的會追上前列並奪得勝利?

演員其實也是一個破功點,正如找劉德華去作一個農民工不成一樣,竇驍和崔始源都不太像單車手,特別是竇驍,他的臉出來就不像運動員,而崔始源也是,反像一個生意人;而王珞丹和彭于晏這一對其實不錯,只是仇銘這個角色的變化完全不知如何處理,因為那個性格中段的變化實在沒頭沒腦,帶不出那個爭勝的慾望只看到無端的變化。而歐陽娜娜和另外一個影相女生,更是鋪了線而沒有發展。

一個好的題材,卻沒有好好發揮,不否認我們看了不同的比賽,但...... 結果呢?

最後不得不說,那些高空鏡頭的質素實在是差......


Saturday 11 July 2015

影後感 --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

「你靜靜 忍著 緊緊把昨天在拳心握著
而回憶越是甜 就是 越傷人了」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

小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天天都會很開心,很快就忘記了不開心的,留下來的都像一個很好的東西。明明當時都會覺得自己很難過,但過了,回頭再看,其實當時覺得天大的事,現在只是雞毛蒜皮一樣的事,但那些小事,卻可能是影響著我們成長。

《玩轉腦朋友》講的就係一個相似的故事,情緒影響你的行動,也同時引導你的行動,變成你的回憶,有時為何會發怒?會開心?或怎回答算最好?我們自己不知道,只知道回頭再想,當時這樣會不會更好?but you'll never know.....

對,一個11歲的小朋友有多複雜呢?12歲呢?我們成長後回想好像自己都這樣走過了,我們和韋莉一樣,走過了那個只有快樂的時間,慢慢,我們知道,我們的回憶是哭中帶笑,情緒都夾纏在事件中,有時苦甜酸辣都一起,不再和小時一樣,好像都是甜的,當我們認識我們的回憶都不再單純的時候,那成長了,也回不去了。

「有沒有那麼一張書籤 停止那一天
最單純的笑臉和 最美那一年
書包裡面裝滿了蛋糕和汽水
雙眼只有無猜和無邪 讓我們無法無天」 -- 《如煙》



Sunday 5 July 2015

影後感 -- 捉妖記

Trailer 係好多時一套電影的門面,好的Trailer 會令人有興趣入場,就算中伏都沒計,但一個不知怎形容的Trailer,隨時把一齣有趣的電影埋沒了。

《史力加》導演許誠毅的出品,《史力加》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套在問為何又醜又肥又不起眼的角色不可以作主角,導演這套走回古怪的角色,怎看主角胡巴也不算可愛,只算是一根蘿白,一點吸引都沒有。而故事也很傳統的故事,就是男主角初初很弱,有一個利害的女伴 (不就是費安娜公主的角色?) ,很不引人入戲院,但如果這樣想,就損失了一個好有趣的卡通!

首先值得一讚是人設,白百何這個角色確實值得一讚,充滿神采,比之前拍黃真真那些爛片可觀得多了。并柏然代替了房祖明,也不覺有影響,沒得比較,但也中規中矩;姜武和閆妮把吳君如和曾志偉比下去;加上湯唯和姚晨的客串,絕對沒有悶場,特別湯唯和姚晨的客串,為本片增了不少笑料。

另外那些妖都走比較古怪的樣子,反而大奸角的妖有點可愛...... 不會很悶,惟一缺點就是中間的唱歌不太入腦,有點浪費了那些作曲作詞。動作場面也可觀,雖然我是看2D版,反而沒有什麼大影響。

誠意之作,值得一看


Wednesday 24 June 2015

影後感 --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

「春天的花開 秋天的風以及 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 年少的我曾經 無知的這麼想」

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可能是80年代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而這套為對「台灣新電影」30年致敬的「紀錄片」卻是一個反高潮,看完你會對台灣新電影的美好感受有點幻滅的感覺。

我入場那天是遲到了十分鐘,扣除廣告時間應該少了大約5-8分鐘左右吧,一入場就已經是在泰國導演那兒,但看完全場,我也不覺會有任何損失,因為那只是一 個比《星期X檔案》還要失敗的訪談錄。全套電影109分鐘訪問了十至二十個不同策展人、導演、影評人,橫誇中台香港日本歐洲南美,卻得不出所以然。

首先是選訪問的人不適當,當然有些是把台灣新電影帶到歐洲的影評人或策展人,可惜他們也沒有說出這些電影的特點,為何會帶到各地,反而給我印象就是突然出 現,甚至是意外。另外有一些訪問是沒內容但剪在這兒,包括艾未未那段,跟著有兩個內地導演在討論 (王超和另一個忘記了,我看到這兒開始有點睏) 和《霸王別姬》的比較等等,一點都連貫性,甚至不知把題目帶到那兒。

另外看完整個「故事」,沒有主題,剪的舊片段當然都是經典,但好像拉雜成軍,沒有好好的把片段加插進內,於是集中在當時電影的片段中,但卻沒有把他們好好連貫,出來時的訪談,是各人第一次看台灣新電影是何時,看到都好驚訝,跟著....... 就沒有了。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 -- 沒有和時代連上。為何會出現台灣新電影?他們的影響是什麼?還是只是好像賈璋柯說:「沒有什麼好留戀的」。如侯孝賢說:「什麼是台灣新電影?其實是內容,就那個時代的內容」,如果沒有內容,又沒有承先啟後,那現在為何要紀念?為了哀悼?

一個很好的提材就是浪費了,想看,還是看金馬五十的《那時‧此刻》好了……


Monday 30 March 2015

影後感 -- 車拼

或許,這是去年最寂寂無名但又最為有趣的電影。

作為被譽為「台灣新電影」的起始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的其中一個導演 (其餘二人是侯孝賢和曾壯祥),也是當年「削蘋果事件」的中心,萬仁導演沒有忘記在電影中述說政治想法的理念。今次在《車拼》中,也走出了之前《超級大國民》的沉重的調子,找回《蘋果的滋味》中,有趣、通俗而不低俗的調子,同時借一個跨越海峽兩岸的愛情,探討兩岸關係、紅綠矛盾等,如導演所說,表面上是一個現在故事,但實際上卻不能忘卻歷史的夢魘。

這個以愛情/婚姻的手法去調侃兩岸關係的手法,是近年很多台灣導演也嘗試過,《對面的女孩殺過來》就用兩個年青人在價值觀上的不同,來表現出兩岸很不 apolitical 中間其實很 political;而這部電影更和今年豬哥亮的賀歲片《大囍臨門》撞橋 (這個沒看過不能評,但我看完大尾鱸鰻後覺得不好看,可能要很長時間後才會再看豬哥亮的電影了,但如果看設定,差不多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這個電影的歷史感很重,可能是兩個阿公爺爺充滿歷史,而父輩在成長的環境中,對話上也透露出歷史的痕跡,實際上也不能避免,而這個歷史感,剛好把喜劇的笑點中和下來,把電影的深度和廣度都擴闊了。

除了電影開初和最後的一些特技稍嫌粗糙外 (應該是成本問題吧),整體電影不論是配樂、剪接和演員都很出色,特別喜歡阿西的表演,絕對有冷面笑匠的感覺,對比豬哥亮一走出來就充滿「我要你笑」的感覺,阿西給我的印象更好。當然演阿公爺爺兩位老人家的戲份也很突出,最後一幕二人在忠烈祠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有不少人談到意識形態,會即時全身像箭豬一樣把刺都豎起來,但總也有像那個台灣導遊的反應「你們爽就好」,那除了「搵食啫」之外,可能是不屑和你討論下去吧。



Tuesday 24 March 2015

影後感 -- 念念

有人說過,愛的反面不是狠,只是不愛而已。而那個不愛,引伸出來的卻是事不關己和漠不關心,「帝力於我何哉」之感。狠,因為你仍在意;沒感,那只是在巴士上坐在你旁邊的人,是男是女,過後也不會記得。

《念念》說的就是這一個故事,宮老曾說過「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念念》中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糾結,父母、兄妹、家庭、小孩,過去既是我們成長的根本,也是我們成長的絆腳石。有些人有些事,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像夢魘一樣,在你腦中出現,讓你以為已經忘掉的人和事,一一在腦中再次浮現;那些明明已經沒人再提起的情境,再次像錄影一樣,重複地播了一次又一次。念念,就如心底中的迴響,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自己。

或許連小S 和黃子佼都可以冰釋和解,世上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人生中的恨,誰對誰錯,耿耿於懷,念念難忘,只是我們都不想輕易寬恕別人,同時也不想隨便寬恕自己。

放過那個讓耿耿於懷的人,同時也放過念念不忘的自己吧。



Saturday 7 March 2015

影後感 -- 雛妓

這是一個講「援交」和「長腿叔叔」的愛情故事。

故事想說的實際和「雛妓」關係不大,甚至,最後那段阿Sa去救贖Dok-my和那段,就算沒有,和整個故事的發展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像柳俊江所帶出的意思,只是販賣了一個「獵奇」和「同情」的故事而已。

雛妓在我心中的定義是一些年青女子 (或許是16歲以下,會衰十一個種) 因種種原因選擇賣淫這條路,阿Sa在戲中扮演的並不是這種,基本設定上他賣自己給任達華時已經到合法年齡,而跟著發生的只是一個援交女愛上了金主的故事,就像以前「長腿叔叔」的故事一樣,但是任達華飾演的高官最後還是緊張自己的名聲,所以在一次吵架後就斷絕了這個關係。

其實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側寫了後多東西,意圖好像金雞一樣用何玉玲的故事描出了一個社會的變化,何玉玲成為大學生後更多矛盾是二人對事情看法的分歧,但很流於表面,其實如果不將故事拉去泰國,專心寫香港的故事又會不會集中一點呢?我心中覺得其實集中描述在香港作援交女生這條線會更為清晰。

當然Dok-my 的角色是和何玉玲對一個對比,一個好像只有一條路走,一個是因為有人救了所以變得有選擇,但這條線也是我最不喜歡的,他反而把整個故事帶到不知往那兒去,當然我不否認那個感覺是和開始有「讀出來」的英文有點難接受有關。

阿Sa演出值得一個金像獎提名,但很突出嗎?也不是,比其他提名人還有好一段要努力的空間吧?



Sunday 1 March 2015

影後感 -- 五個小孩的校長

「4500蚊校長」在數年前曾經是一個話題,曾經拍過《生命因愛動聽》、《賤精先生》、《天作之盒》、《無家者世界杯》的導演關信輝今次就帶來這個「4500蚊校長」的故事。可以用有點驚喜去形容這部電影。

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校長呂慧紅因為無法忍受一個只會摧谷,並對怪獸家長唯唯諾諾,販賣教育的幼稚園中工作下去,決定辭工休息,準備和在博物館作展覽設計的丈夫在數月後去環遊世界。那知看新聞時發現有幼稚園用4500元請一個校長,並兼任校工兼校巴司機。同時那家學校只有五個學生,並在學期完結時如果不能還有五個學生的話,學校就要被殺校。

驚喜在於五個小孩,那五個小朋友自然純真,尤其天真瀾漫,特別在面對各個家庭問題上,均有上佳的表現,而導演也平均把戲份分給五人,各有不同的獨角戲情節,讓你感受到各人家庭的苦況。而配角的挑選更為可觀,劉玉翠姜皓文這對夫婦已經入形入格,特別姜皓文,雖然好像近年像林雪一樣是大綠葉,但百看不厭。吳浣儀、吳耀漢演的單親家庭,甚至那對外藉父母也都是亮點。

楊千嬅作為飾演主角呂慧紅,也把角色演活了,近年楊千嬅演技大有進步,這個角色也算暫時想不起誰比他更適合,而古天樂演他的丈夫也不錯,難得的是,他設計的那個斷頭台我有把頭放過進去的!(MH 早幾年有一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展覽)

惟可惜的是對白過於精練,有時稍嫌過了一點火位,而森美的角色其實可以刪去,如果想借機批判教育制度的話,現在的長度就很尷尬了,不湯不水的,反而把故事再集中回到校長本身經歷上就變得順暢了。

總結本片在小本港產片上成功地在編導演上拿到某一點的平衡,也正如導演所講,有時候我們也要本地故事的「正能量」,小人物大意義,一部很不俗的港產電影。




Saturday 10 January 2015

影後感 -- 逆轉勝

2015年的第一齣入場看的電影,不是《大眼睛奇緣》,也不是未看的《太平輪》,而是很早就買了票的《逆轉勝》,雖然我入場前都已經把期望降低,不過想不到還是比想像中差一點。

其實近年五月天開始拍不同的電影,可惜之前的除了石頭的《明天記得愛上我》之外,其他的劇本都是怪怪的,本片用回《五月天追夢DNA》的導演孔玟燕,和前作一樣,整套電影好像沒有高潮位,而轉接位就很奇怪,最後的大決戰也不太緊張,很平淡的一套電影。當然這類電影有漫畫化也是正常的,只是前後不通神童太神,為了角色的調整,結果前重後輕,有點不知所措。

選角方面,黃姵嘉繼《寶米恰恰》後再次挑大樑,也是一個學生的角色,礙於劇本關係,只可以說是不過不失。怪獸...... 只能說是可以吧!反而丫頭只出了數場,但很深印象,不是因為做得很好,只是因為想到彭浩翔的最新作《撒嬌的女人最好命》中說到︰「其實這些聲音第一次聽還可以,但聽多了,其實很煩」,好吧,是我個人問題。

最後不能不說,就是導演對某些細節的不留意,最後一幕明明九號球已經打進洞,但跟著的鏡頭還看到那球在桌面;而黃姵嘉面上的瑕疪也太明顯了,還是同一幕中又有又沒有又跟著又出現,不連戲.....

《逆轉勝》, no second chance。2015的開始,由一般的開始,還於基準較低,跟著的看的電影應該會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