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4 February 2012

影後感 : LOVE



話說月初在台北旅遊時,已經看到這套電影舖天蓋地的宣傳,不論你站在西門町,還在信義新光三越,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宣傳廣告,其中一個句寫著︰「愛台北 -- 愛上台北不需要理由」最深印象,由於時間關係,決定回來後一定要看看這個電影。

正當香港電影在討論合拍片到底是飲鳩止渴還是向更大市場進發時,鈕承澤導演就把大家從充滿台灣本土意識的艦舺,帶去看看大陸台灣的合拍片是如何,也選了一個 比較安全的題材 -- 「愛」。四男四女,一個充滿LOVE ACTUALLY 格局 -- 幾對不同的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俊男美女,安全的選擇。

其實故事也算經過經營的,先用一個約四分鐘的長鏡頭開始,而又在在趙薇和趙又廷那段,輕輕道出了這十年來兩地人民的過去的情況 -- 趙薇跟一個台灣人生了小孩,而那個台灣人回去台灣後不知所踪。而鈕承澤在趙又廷面前輕帶過 (暗示他就是那個台灣男人?)。可惜那段的故事最為不完整和犯駁。雖然可以說是最為輕鬆,但那是「人民警察」的關係,最後帶著趙又廷香檳從台北發往北京趙 薇的家慶祝生日?是兩岸三通的方便了?

話分兩頭,其實本片是看到台灣新世代演員的交接,同樣,當香港的花旦們從張柏芝也給逼退下來,差不多港產片的女角都讓給國內女星時,LOVE 為大家再一次介紹了兩位台灣新世代女演員 -- 郭采潔和陳意涵。尤以郭采潔在知道閨中蜜友和自己男朋友珠胎暗結那段,和陳意涵的表現為本片的亮點,把後來鈕承澤和舒淇那段比下去了。郭采潔在《一頁台 北》後再次讓人記著;而陳意涵表現,看來可以令自己在《痞子英雄》中被全刪戲份的陰影中走出來吧。

過去幾年台灣電影也嘗試在「愛台灣」、「台味」中宣傳或讓本島人進電影院支持國片,由《冏男孩》、《海角七號》、《艦舺》、《雞排英雄》等等,惟當本套片宣傳自己和台灣的關係時,真是充滿尷尬呢!這是一套完全沒有「台味」的電影,卻是一套一充滿愛的合拍片。

Friday 3 February 2012

影後感 -- 愛的麵包魂




 今次去台灣其中一站的行程,就是進場在香港上影前看這齣剛好在台灣上畫的電影;那是「國民女神」陳妍希在《那些年》後第一齣推出的電影。雖然然說電影是之前拍下來的,但也是人氣指標之一。

說開《麵包魂》的故事,要由高雄鄉下一間麵包店說起,麵包店太子女曉萍 (陳妍希) 與麵包師傅糕餅 (陳漢典) 青梅竹馬,有一天,一個從外國回來尋根的台法混血兒布萊德Bread (倪安東) 來到這個小地方,打算跟麵包店的東主(廖峻) 學習如何做一個當年他媽媽也喜歡的麵包,後來卻對曉萍一見鐘情,引發一場鄉下仔與法國情人的爭女大戰,最後靠一場麵包大賽來決勝負。對…… 就是一個老土到爆的橋段,你可以未看就知道結局的故事。

這種所謂鄉土情懷,作為一個香港的電影觀眾毫不陌生,近年我們拍了 不少這種回顧的電影,最有名的當然是《歲月神偷》,但我一邊看,心中浮起的是另一套電影 -- 《東風破》。相近的故事,一個在外長大的半唐番回來母親的出生地來尋根,但一個是以鄉情和親情為重點,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為中軸;而一個只是用鄉土情為包裝的愛情故事而已。

如《東風破》一樣,《愛的麵包魂》有兩個亮麗的演員,一老一少,分別為演麵包店東主的廖峻和演太子女的陳 妍希。作為兩屆金鐘獎最佳男配角的廖峻,演這個店東實在令整套電影生色不少,把其他演員包括男一男二都比下去了,幽默又帶深情的性格,把一個在鄉下小鎮的 老父演得非常生動。而陳妍希演的台妹,接近全素顏上陣,台語標準與否我不懂,但那個在家鄉和理想,青梅竹馬與偶像中爭扎而在想如何投票的角色,卻仍非常令 人接受。

導演嘗試用一個帶有bollywood式的手法去帶動這套電影,卡通化的表現和歌舞從中穿插,La vie en rose 與中間的龍蝦舞更表現有趣的一面。相對《東風破》的一直慢板的手法,《麵包魂》的表現方法偏向輕鬆但卻未夠自然,轉接位不夠突出,愛情的戲劇性未令人可以 完全投入女主角的爭扎上,令最後看到的只是一個猶豫不決的女生而已。

這套電影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其中一幕在車上掛的 banner,不是贊助商,也不是自家麵包店的logo,卻是同期上畫或準備上畫的其他電影的名字 (love, 陣頭等等) ,是國片的互相幫忙?這個在香港未曾見的情景。或許過份商業的社會裏,回到一個左鄰右里、同行之間互相支持的鄉土情中,更表現出那個鄰居情懷,是已經在香港失落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