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在片中不停的環繞我,沒錯,余文樂飾演的阿東,誤殺了一個長期病患的母親而判入精神病院治療而康復出院。表面上、病理學上,甚至法律上他都是一個精神病康復者。但是,當一邊看一邊想,其實旁邊的人不也是似「正常但實際不正常」嗎?方皓文的「自我救贖」、Louis婚禮上的賓客、房客,甚至是那個劏房 (正如那個關不了的廁所門和600尺4 房兩廁,真不知道誰比誰更mad)。正如很多人說過,現代都市人不多不少都有精神病,而其實精神病只是像傷風感冒哮喘一樣,病發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不過,在標籤下,大家都會帶一個異樣的目光。
特別感受是方皓文在教會那一幕,當然演出值得嘉獎,但作為一個在教會長大的人,對那個環境一點都不陌生,讚賞導演在這一段掌握恰到好處,沒有過火,正因沒有過火而真實得有點太真實,才感到特別扎心,「寛恕」,那是我們自我的反省,還是批判別人?這一幕即是想起《密陽》和《無聲納喊》.......
余文樂本色演出,就如周杰倫在《頭文字D》中一樣,說進步了,是真的,但是說有演技……其實不知是有還是沒有。曾志偉的感覺有點像《半支煙》的豹哥,但更內歛和更精進了,特別喜歡童星「余先生」!
近來的港產片都會拍出這種情懷,沒有像《幸運是我》那種陽光,甚至整齣戲都幾沉鬱,但最後,還是有希望的,不知,是否導演對現在香港社會的一個想法呢?
P.S. 大家都是200萬,這套不論技巧和成熟度都比《點五步》好得多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