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5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發夢王大歷險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一套講STOP DREAMING START LIVING的電影,BEN STILLER將我們從遊魂中帶回現實。

一個常常在生活中「遊魂」的中年人,工作是在將會關門的LIFE MAGAZINE中作NEGATIVE ASSET MANAGER.... 即是看管底片的管理員,面對暗戀的人,在電腦面前送一個WIKE 也不敢…… 那一幕很有代入感呢,越想越有投入感,哈哈!

一個只懂發夢的人為何最後會踏出一步呢?看來還是為了心儀的女生,早說過女生是令男生願意改變的開始,他未必敢向你示愛,但可能在腦海已經作了不少次;還暗中想如何作才會是最好呢?所以女主角說了攝影師在GREENLAND時,男主角開始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向GREENLAND出發;同樣,以往他只是在腦海中「行動」,在「腦中」的女主角鼓勵時,他踏上「醉駕」直昇機向天空進發,那是改變,從「腦海」中變為「實際」的行動!

最後SEAN PENN那句「有時美好的東西不用拍下,在腦中」,那個踢球的場景,確是我們踏出自己生活圈後,可能走出的美景,也可以是最大的回報呢!投入生活中,享受活在當下,接受每一個生活中的變化,因為每一個看起來好或不好的事,可能在一生中不知什麼時候會再次出現的呢!

用回阿甘正傳的一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Tuesday, 24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救火英雄

我只是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不時胡說一些所謂感想,所以有時會想一些不能成為現實的想法,包括︰災難片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個拍法,比如人設不要總是主角有一心病的,或許英雄都要有弱點,才叫有人性化吧?

問題是有時「為賦新詞強說愁」,謝霆鋒飾的何永森,該是主角,但問題我到最後還不知到底他的心病是因為出賣兄弟,還是救不到一個該救到的人?還是只是因為升職不夠安志杰快所以心有不甘,故有點自暴自棄?到底他的信念是知道不是「一命換一命」,還是「救得一個得一個」?胡軍演的超級消防員,到時他心病是什麼呢?他救不到兒子?還是?當一個英雄的弱點帶不出來,那個人就不立體,中間的轉變就更變得沒頭沒腦。安志杰是幫助了兄弟,就是陷害了霆鋒?不過最好看還是任達華,那個培總是片中最立體的,另一個反而是譚耀文 (為何肥到那樣?),相對來說也不錯。

除了這點外,其他地方也做得災難片該有的刺激,當中一開場的酒廠火警就是很有在小地方滅火的刺激感,比最後一場發電廠火災更合理和有趣。另外CG也利害了,改玩煙,當然PO的CG一向都有水準,不過本戲內就有點過火,有時一些FLASHBACK變成笑位,這和那些煙很假有關。濃煙成為眾人的心魔,應該可以更多不同,而不是那個正面和背面像笑話的黑暗吧?

最後的一個發電廠大爆炸,先不論一個CEO可否否決總工程師的安全建議,也不論可否BYPASS安全裝置強行開動,但好像沒有防火設備的發電廠,就是不合理了吧?況且龍鼓灘(實際上只有望后石局沒有龍鼓灘分局的) 在屯門救完火,不會走到青衣過隧道吧?

最後一幕霆鋒為救余文樂而利用塵爆炸出出口,chok爆,不過他跟任達華、安志杰互傳香煙的一幕,充斥男人的浪漫,甚有英雄片的味道,很有「我哋入火場唔係救火,係救人」之感。

珠玉在前,我還是較喜歡《十萬火急》,但本片確實也是不差的,正如最後一句,「雖然發生史無前例的風風和停電,但沒有引起太大的災難和混亂,苷全力搶修,盡快讓香港恢復正常」,對,希望香港盡快回覆正常吧!


Wednesday, 18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無人區

《無人區》可以說是國產電影一個新類型 -- 西部片,在中國的大西北上,一片荒涼之地,無人區不只是一個無人地帶,更是一個無法律無道德的地帶,人最後只能如動物般生存。徐錚演的律師,在大城市上工作,滿口法律公義,走到無人區中,在野蠻人、騙子、大盜的地方,一個法律也延伸不到的也界,一個所謂文明人和野蠻人交往的張力開始。

傳說本片在2009年已經拍畢,但到今年才能上畫,其間徐錚和黃渤已經由新人變主角,故事講述徐錚飾演的上海律師潘肖,到大西北為偷獵隼的一名犯人辯護,但離開時卻遇到追殺,途上遇上不同人等,經過不同驚險的故事。特別喜歡那個「兩個猴子」的故事,一開始就試圖講出徐錚角色上對人和動物的不同,跟著在當中的反思自己的認知,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涼,卻合乎「主旋律」的定位,卻不失纙緝。

另一點是畫面特別粗糙,一向中國電影的畫面都很乾淨,像陸川的《南京大屠殺》或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那種畫面只會在近代片中展現,而本片那個微粒粗曠的畫面,很適合西部片那個風格。

寧浩拍了一套可能是新一類型的國產電影,將來我們在談中國西部電影時,不可能不和本片作出一個比較,另外,也帶出了一個新方向,在片中沒有人是說好是壞,人人都是為了生存作出反應,在沒有法律框架下,人心可以如何的去壞?是獵隼?是殺人?是燒屍?是故君子傎獨………

總括而言,寧浩這一齣《無人區》確實令人感到有新鮮感,成品相對其他同期的所謂大片如《風暴》、《掃毒》等,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Sunday, 15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風起了 (風立ちぬ)

宮崎駿還是站在反戰的一邊,是在看這齣電影結束時的一個想法,相信也是宮崎駿在他的掩卷之作中,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宮崎駿在311大地震後再次鼓舞自己國家的人,那不是「多難興邦」式的想法,而已重新套用這一句「風起了,就必須努力活下去」(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跟大家說,大家過去一次又一爬起來,明天大家也一定可以如此。

故事是兩個故事的合一,是零式戰機的設計者堀越二郎的真人真事 (話說當年打提督之決斷,也吃了零式不少苦頭... )和堀晨雄的小說的中的愛情故事二合為一,雖然故事是說一個戰機設計者的故事,但如主角在電影中所說,他的目標,只是想設計一台美麗的飛機,當中有給主角開脫之意,但同時不也是在大時代中,人們不同的選擇出來?

電影中三個分別的重要人物,主角 (日本)、卡普羅尼先生 (意大利)和卡斯特魯普先生(德國),剛好正是二次大戰中軸心國的三個代表,如卡斯特魯普先生說,日本會戰爭,而大家會戰敗,卡普羅尼先生說的他只想建造可以載人的客機,和主角的想法剛好,一個是現實中的對話,一個是在夢境中對話,虛虛實實,忠於自己夢想,那是最可愛的。

二郎和菜穗子的戀愛是一個好像很悲傷,但實際充滿歡樂的故事,他們在火車上遇見,第一句就是念這句詩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到十年後再重遇,雖然菜穗子已經是一個病倒之人,但他們愛情實在可愛,如二郎趕去看望菜穗子時,邊走念的詩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他們中間未必留下什麼,但如風一樣,憑一些東西就感受到了 (在聽到時,我心中即時想起傳道書的句子...)

最後一幕,二郎概嘆戰機出征後,卻沒有一架回來,但二郎和卡普羅尼先生在討論自己的夢想是否正確時,看到菜穗子在夢中出現,沒有怨懟,沒有心傷,只有感謝,大家深愛對方,時間流過如風,同時下一條痕跡。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you nor I: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The wind is passing by.

Saturday, 14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風暴

有D戲情係西片度出現你會覺得很合理,但換成港產片就會像膠劇,《風暴》就是一套類似的電影。

這是一套很有野心的電影,雖然故事有點過火,但畫面確實震撼,不論最初的槍戰還是最後的大龍鳳,特別是在畢打街地陷,看到LANDMARK的天橋倒下,不知為何,如果在紐約發生,你會很大震撼感,但在一個你很熟悉的地方出現,總有錯亂感。

另一點如果你覺得徐子珊在《神鎗狙擊》中的不死女警是夠誇張,劉德華那個警察比徐子珊更利害,在十樓和林家棟一起跌下,受傷第二天又可以上班;撞車後,沒事的又可以出現;跟著胡軍的角色起初好像很利害,突然成為蠢材,好不連戲以的。

演員都沒得挑剔,姚晨、姜皓文、黃德斌、梁烈唯都不會難看,陳沛妍演自閉症的小女孩更是可人,惹人憐愛,有一刻想過他真是病患者,劉德華演的那個壓抑但暴躁的督察也好看,眼神也真的好看了,最後欲致林家棟於死地的眼神…… 林家棟的深情大賊,惟一最後那一段真的很不合理。

整體來說,電影的上半部比下半部好看,因為下半部的不合情理和犯駁實太多,不過連《寒戰》也可以有不少獎項,《風暴》的成績應該不會太差吧?


Saturday, 7 December 2013

影後感 -- 阿信的故事 (おしん)

如果看經典是一個很大的包袱,那看《阿信的故事》本身就是和之前看《真愛潛行》(
(REAL) リアル 〜 完全なる首長竜の日)、《無味壽喜燒》(ジ、エクストリーム、スキヤキ) 一樣,看完你會不明所以,說得白一點,就是不知所謂。

當電視播《阿信的故事》時代我只是幾歲,我印像中就是在歡樂今宵中間出來播,還有二次創作的「命運是隻狗...」。

但作為重拍,最基本還是說故事的技巧。這一套電影是拍給人去重溫「重要場景」的,我沒有想像他不是拍故事,是拍HIGHLIGHTS.... 劇情推展嚴重不足,沒有什麼舖排就突然阿信要賣去打工,也沒有原因在山上幾個就和俊作的很好,更不知為何加代小姐會明明很不喜歡阿信到為他求情…… 一切一切都很莫明其妙,而導演就把電視版催淚的場面剪輯重拍出來,為的是,讓你自我填上人物之間的關係,和哭一場…… 最後就一堆過份煽情和婆媽的戲。

我明白要在兩小時內拍回電視劇中的頭一段也不容易,但不可以東拉西扯,把人物事件拉進來就算的吧?最後那個長鏡更是完全投降,有點難接受。

惟一要讚就是小妹妹濱田茲音的演出,要可愛有可愛,要慘有慘,在角色的悲情中仍不失稚氣,上戶彩的媽媽也好看 (本身上戶彩演出已不會不好看!),加上小林綾子由小阿信變成的加賀屋少奶,和泉平子由阿信媽媽變了加賀屋的老太太,所以這如電影最後說,這是一個女人的命,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