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6 October 2016

影後感 -- 身後仕 Apprentice

披黑紗的法官說得「陪審員已裁定你之謀殺罪名成立,現將你還押監獄,然後定期將你由監獄帶往刑場,以一繩墮於你頸,吊至你氣絕,吊至你死,然後由港府擇日將你安葬,願上帝庇佑你之靈魂。」

自一九九三年通過廢除死刑後,以上這段說話不再在香港的法庭中出現,但其實在一九六七年起,均沒有正式執行過,所以有關的都只是曾在電影中看過而已,其實死刑對我很遙遠。但可能這樣,心中覺得「沒有」死刑是像天經地義似的,或是支持「廢死」是很正常的事。

但原來,世界並不是這樣。

新加坡導演巫俊鋒五年磨一劍的電影,主角是一個死刑犯的兒子,經過從軍進了監獄當獄警,因為好奇,遇上當年父親的劊子手並作為「師傅」,那他作為「徒弟」,最後如何決擇?

雖然導演在死刑這個話題上有他的觀點和想法,但本片沒有很強硬地說出他的想法,甚至有點過份平衡地偏向另一邊,而想法只是在一些小細節上表露出來,是,縱然你支持有死刑,也不會覺得很說教。

而劇本亦很出色,除了「師徒」這線外,「姐弟」的恩怨也很吸引人,兩條線互相交錯但沒有混亂之感,導演年青但異常的出色,實在為本年亞洲電影節暫時最出色之作品。



Monday, 17 October 2016

影後感 -- 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出自佛家語,即是由「某個念頭而引起的煩惱」,是煩惱障的一種 (希望有高人再加指點),一念之我執,實為無明之因。本片帶出的,就是那種「一念」而出現的「煩惱」 -- 一個精神病康復者與社會的接納,而這個層面,那個才是Mad World?

這個問題在片中不停的環繞我,沒錯,余文樂飾演的阿東,誤殺了一個長期病患的母親而判入精神病院治療而康復出院。表面上、病理學上,甚至法律上他都是一個精神病康復者。但是,當一邊看一邊想,其實旁邊的人不也是似「正常但實際不正常」嗎?方皓文的「自我救贖」、Louis婚禮上的賓客、房客,甚至是那個劏房 (正如那個關不了的廁所門和600尺4 房兩廁,真不知道誰比誰更mad)。正如很多人說過,現代都市人不多不少都有精神病,而其實精神病只是像傷風感冒哮喘一樣,病發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不過,在標籤下,大家都會帶一個異樣的目光。

特別感受是方皓文在教會那一幕,當然演出值得嘉獎,但作為一個在教會長大的人,對那個環境一點都不陌生,讚賞導演在這一段掌握恰到好處,沒有過火,正因沒有過火而真實得有點太真實,才感到特別扎心,「寛恕」,那是我們自我的反省,還是批判別人?這一幕即是想起《密陽》和《無聲納喊》.......

余文樂本色演出,就如周杰倫在《頭文字D》中一樣,說進步了,是真的,但是說有演技……其實不知是有還是沒有。曾志偉的感覺有點像《半支煙》的豹哥,但更內歛和更精進了,特別喜歡童星「余先生」!

近來的港產片都會拍出這種情懷,沒有像《幸運是我》那種陽光,甚至整齣戲都幾沉鬱,但最後,還是有希望的,不知,是否導演對現在香港社會的一個想法呢?



P.S. 大家都是200萬,這套不論技巧和成熟度都比《點五步》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