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3 September 2016

影後感 -- 潮拜築地:魚味無窮

我都只係去過一次築地,就係第一次去日本時,晨咁早爬起身坐最早一班地鐵去(好在周太有陪我),雖然你後來發現一早去食其實有點傻,仲要遲左之後個幾間「名店」條龍長到你嚇一跳,跟住仲要未知排左有冇得食,所以你心諗:無下次,不過,其實你知係不一樣的,我仍記得那份玉子燒的美味,還有排了半小時就進了某「名店」坐下吃了差點把舌頭也吞進去的OTORO,還有,旁邊在刨鰹魚的一個味道……

呢套片的好睇在於你感受那個「職人」的文化,而主角放在一班中間批發商上面,他們去競投海產 (不止鮮魚,還有不同的海產和相關的海產製品),他們留靚的海鮮比壽司之神和一眾米芝蓮星級廚師,但他們常說的是「KYC」,know your customer,為他們的客人留下最適合的海鮮。不同的廚師需要的可能不一樣,中間批發商要找的就是合適的海鮮。特別有趣的是最後一段,表面上說的是傳承,如何吸引下一代繼續吃魚,但同時看到,魚販或學校飯堂供應商是如何去找「適合」的海鮮,是,那是「職人」,也是築地的生意之道。

抱有一份尊重和敬畏之心,不論你是名廚還是小商販,去打好關係,知道今天的市場情況,有什麼一樣或不一樣,那就是築地,希望到了豐州後,那份感覺還會在。





Sunday, 11 September 2016

影後感 -- 幸運是我

去年的 Still Alice 中 Julianne Moore 飾演有腦退化症 (舊稱老人痴呆症)的大學教授,令不少人對這個病關注了一會,但當然跟其他的話題一樣,歸於沉寂。這套港產片肯定是冷門中的冷門,但觀看後覺得值得一看。

故事講述一個「單非」的旭仔 (陳嘉樂飾) 來港尋父,而在山窮水盡的時間遇上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芬姐 (惠英紅飾),同屋共住,沒有《桃姐》的催淚,也不像《Still Alice》的看著主角一天比一天差,卻淡淡然,甚至很平淡,但卻好像好的食材一樣,在清淡的煮法中,吃出食物的鮮味。

另一點特別的是不是近年的「本土」片,不論是男主角是「單非」,男主角喜歡的女生是「港漂」實習社工,在一片「香港情懷」的大勢上,本片表面上不是走那「主旋律」,但不論在科士街的石牆樹,還是正街的豆腐店,其實隱隱中透出那個「過去」,那份小人物之間的關懷,也很「本土」。

本片是一個很怕「被遺棄」的故事,芬姐因為知道會一天比一天忘記事情,所以雖然和阿旭不算很深的感情,也不想他走;而旭仔被錢小豪的父親遺棄了,但仍想找回那份親情。那一幕想刪與不刪手機號碼的一幕,確實觸動了我。整套電影還有一個有趣的,就是年青一輩都是口硬心軟,旭仔是,阿發是,小月,甚至那個路人也是,不禁想起,其實我也是這樣跟媽媽說話,口說反話,但內裏還其實是關心,現在想,為何不可以說好聽一點呢?

惟一要批評的是,就是演得太用力了,和角色的深度不足,前段旭仔的「壞」沒有顯出那點內裏的溫柔,而陳家樂也在情緒爆發上出力太重,反而有點過火。更不要說坤哥和張繼聰,有一兩幕好像把戲的流程打斷了,有點突然,叫觀眾有點不知所措。同埋結局紅姐那段很好,但無啦啦搞個「我們有過曾經」,就有點摸不著頭了。

整體是今年其中一套很值得看的港產片,不催淚,不煽情,不是TVB劇,甚至覺得比《點五步》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