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導演繼《賽德克‧巴萊》後再帶來一個台灣的在地故事。一群來自嘉義農林學校的「雞尾酒棒球隊」,在之前從來未勝過一場,未得到一分,但在新教練的帶領下,在1931年打進甲子園,奮戰到底,感動了全場甲子園的觀眾。
1930年的台灣才剛剛發生「霧社事件」(如果不知道的話就看《賽德克‧巴萊》溫習一下),但導演在這兒回答了上一套電影的問題,在一個開始撕裂的社會,到底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固然有一定的人會作出反抗,所以有血洗霧社的出現,同時,在嘉義農林的棒球隊中,日本人、漢人和原住民都擇優而用,誰有能力不論身份的情況,或許這種情況在現在的香港是很「左膠」的行為,不過也是當時某一個時空的現實。
況且大家很專心的跟著球隊去成長,催淚的畫面在很早就出現了,正如「被釘子釘在根上的木瓜樹結的木瓜會長得又大又甜」,又或是惟一一顆沒有打釘子,但卻被告知「木瓜要長得這麼大才叫木瓜」的木瓜樹,不同的衝擊,當中所謂的「熱血」和「投入感」就在這兒培養起來,當中甚至有幾幕,我想到的是安達充的H2... 你未必會很喜歡棒球,也未必明白他說的是什麼,但那個感動,就叫你投入在電影中,不會當自己只在電影院,也坐在球場 一起支持KANO。
電影歸電影,總有虛構有真實,當中也不用太認真,只是在想,除了《老港正傳》這類不好看的,我們有那些可以拍好看的歷史電影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