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March 2015

影後感 -- 車拼

或許,這是去年最寂寂無名但又最為有趣的電影。

作為被譽為「台灣新電影」的起始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的其中一個導演 (其餘二人是侯孝賢和曾壯祥),也是當年「削蘋果事件」的中心,萬仁導演沒有忘記在電影中述說政治想法的理念。今次在《車拼》中,也走出了之前《超級大國民》的沉重的調子,找回《蘋果的滋味》中,有趣、通俗而不低俗的調子,同時借一個跨越海峽兩岸的愛情,探討兩岸關係、紅綠矛盾等,如導演所說,表面上是一個現在故事,但實際上卻不能忘卻歷史的夢魘。

這個以愛情/婚姻的手法去調侃兩岸關係的手法,是近年很多台灣導演也嘗試過,《對面的女孩殺過來》就用兩個年青人在價值觀上的不同,來表現出兩岸很不 apolitical 中間其實很 political;而這部電影更和今年豬哥亮的賀歲片《大囍臨門》撞橋 (這個沒看過不能評,但我看完大尾鱸鰻後覺得不好看,可能要很長時間後才會再看豬哥亮的電影了,但如果看設定,差不多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這個電影的歷史感很重,可能是兩個阿公爺爺充滿歷史,而父輩在成長的環境中,對話上也透露出歷史的痕跡,實際上也不能避免,而這個歷史感,剛好把喜劇的笑點中和下來,把電影的深度和廣度都擴闊了。

除了電影開初和最後的一些特技稍嫌粗糙外 (應該是成本問題吧),整體電影不論是配樂、剪接和演員都很出色,特別喜歡阿西的表演,絕對有冷面笑匠的感覺,對比豬哥亮一走出來就充滿「我要你笑」的感覺,阿西給我的印象更好。當然演阿公爺爺兩位老人家的戲份也很突出,最後一幕二人在忠烈祠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有不少人談到意識形態,會即時全身像箭豬一樣把刺都豎起來,但總也有像那個台灣導遊的反應「你們爽就好」,那除了「搵食啫」之外,可能是不屑和你討論下去吧。



Tuesday, 24 March 2015

影後感 -- 念念

有人說過,愛的反面不是狠,只是不愛而已。而那個不愛,引伸出來的卻是事不關己和漠不關心,「帝力於我何哉」之感。狠,因為你仍在意;沒感,那只是在巴士上坐在你旁邊的人,是男是女,過後也不會記得。

《念念》說的就是這一個故事,宮老曾說過「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念念》中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糾結,父母、兄妹、家庭、小孩,過去既是我們成長的根本,也是我們成長的絆腳石。有些人有些事,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像夢魘一樣,在你腦中出現,讓你以為已經忘掉的人和事,一一在腦中再次浮現;那些明明已經沒人再提起的情境,再次像錄影一樣,重複地播了一次又一次。念念,就如心底中的迴響,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自己。

或許連小S 和黃子佼都可以冰釋和解,世上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人生中的恨,誰對誰錯,耿耿於懷,念念難忘,只是我們都不想輕易寬恕別人,同時也不想隨便寬恕自己。

放過那個讓耿耿於懷的人,同時也放過念念不忘的自己吧。



Saturday, 7 March 2015

影後感 -- 雛妓

這是一個講「援交」和「長腿叔叔」的愛情故事。

故事想說的實際和「雛妓」關係不大,甚至,最後那段阿Sa去救贖Dok-my和那段,就算沒有,和整個故事的發展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像柳俊江所帶出的意思,只是販賣了一個「獵奇」和「同情」的故事而已。

雛妓在我心中的定義是一些年青女子 (或許是16歲以下,會衰十一個種) 因種種原因選擇賣淫這條路,阿Sa在戲中扮演的並不是這種,基本設定上他賣自己給任達華時已經到合法年齡,而跟著發生的只是一個援交女愛上了金主的故事,就像以前「長腿叔叔」的故事一樣,但是任達華飾演的高官最後還是緊張自己的名聲,所以在一次吵架後就斷絕了這個關係。

其實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側寫了後多東西,意圖好像金雞一樣用何玉玲的故事描出了一個社會的變化,何玉玲成為大學生後更多矛盾是二人對事情看法的分歧,但很流於表面,其實如果不將故事拉去泰國,專心寫香港的故事又會不會集中一點呢?我心中覺得其實集中描述在香港作援交女生這條線會更為清晰。

當然Dok-my 的角色是和何玉玲對一個對比,一個好像只有一條路走,一個是因為有人救了所以變得有選擇,但這條線也是我最不喜歡的,他反而把整個故事帶到不知往那兒去,當然我不否認那個感覺是和開始有「讀出來」的英文有點難接受有關。

阿Sa演出值得一個金像獎提名,但很突出嗎?也不是,比其他提名人還有好一段要努力的空間吧?



Sunday, 1 March 2015

影後感 -- 五個小孩的校長

「4500蚊校長」在數年前曾經是一個話題,曾經拍過《生命因愛動聽》、《賤精先生》、《天作之盒》、《無家者世界杯》的導演關信輝今次就帶來這個「4500蚊校長」的故事。可以用有點驚喜去形容這部電影。

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校長呂慧紅因為無法忍受一個只會摧谷,並對怪獸家長唯唯諾諾,販賣教育的幼稚園中工作下去,決定辭工休息,準備和在博物館作展覽設計的丈夫在數月後去環遊世界。那知看新聞時發現有幼稚園用4500元請一個校長,並兼任校工兼校巴司機。同時那家學校只有五個學生,並在學期完結時如果不能還有五個學生的話,學校就要被殺校。

驚喜在於五個小孩,那五個小朋友自然純真,尤其天真瀾漫,特別在面對各個家庭問題上,均有上佳的表現,而導演也平均把戲份分給五人,各有不同的獨角戲情節,讓你感受到各人家庭的苦況。而配角的挑選更為可觀,劉玉翠姜皓文這對夫婦已經入形入格,特別姜皓文,雖然好像近年像林雪一樣是大綠葉,但百看不厭。吳浣儀、吳耀漢演的單親家庭,甚至那對外藉父母也都是亮點。

楊千嬅作為飾演主角呂慧紅,也把角色演活了,近年楊千嬅演技大有進步,這個角色也算暫時想不起誰比他更適合,而古天樂演他的丈夫也不錯,難得的是,他設計的那個斷頭台我有把頭放過進去的!(MH 早幾年有一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展覽)

惟可惜的是對白過於精練,有時稍嫌過了一點火位,而森美的角色其實可以刪去,如果想借機批判教育制度的話,現在的長度就很尷尬了,不湯不水的,反而把故事再集中回到校長本身經歷上就變得順暢了。

總結本片在小本港產片上成功地在編導演上拿到某一點的平衡,也正如導演所講,有時候我們也要本地故事的「正能量」,小人物大意義,一部很不俗的港產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