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6 November 2014

影後感 -- 行動代號︰孫中山

正所謂「唔怕生壞名,最怕改壞名」,一套電影會不會令你入場,有時戲名就決定一切 (有D你真係唔知佢想點),我得認第一次看到這個片名時第一個反應是想到《南拳北腿孫中山》和後來有一無聊到爆 (但現在睇返又幾好笑的喎) 的《廣東五虎之鐵拳無敵孫中山》,可惜七月時在台北未上畫,一直在想,易智言的電影香港會有機會吧?

故事講述有一點天然呆的窮學生阿左,因為實在交不起班費(2000台幣),於是和幾個窮同學一起打算把放在學校儲物室中的孫中山銅像偷去變賣,當他們在進行計劃時,竟然發現有另一幫人同時在進行相似的計劃,於是,兩幫人暗中較量,在計算誰能先把銅像偷出來……

香港作為堅尼系數是在經濟發達體的最大,而所謂「跨代貧窮」的問題在香港早已經不是一個搶眼的新聞,而很多時這種「世襲」貧窮的情況也會演化成「綜援養懶人」、「沒錢學咩人生仔」等階級分化 (當然也有新移民等的問題),本片就意圖用一個你看起來很荒謬的故事,去講述那些年青人其實如何去試圖脫離現在的困境。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麼大志願,作一堆事情出來的可能賺到3000元(扣除班費),但他們的目標就是如此簡單,和直接。

過去的青春電影,總是以愛情為切入點,愛情固然是年青時很大的一個經驗,但今次電影所反映的問題,是很多人年青時也同時會遇到的事。易智言導演選擇了有一個有趣的拍,就是讓演員們用他們最自然的演法來演,甚至導演也用一個很年青的方法拍電影表達出來。有的人邊看會覺得為何那些角色的說話都好像不著邊際?或者導演把同樣的事拍完再拍似的?只能說,如果你有看《100毛》而覺得有趣,你其實也會深深明白這就是現今青年的行動方式,沒有什麼說好不好,始終,未來就是他們的了。

導演在電影改編小說中說過︰「《藍色大門》送給性向模糊的,《危險心靈》送給拒絕隨流的,《行動代號︰孫中山》送給階級的弱勢……這些作品都是送給權力中心外的邊緣,自己成長一直接近中心,對於邊緣很陌生」,願同時我們都把我們的同理心放到邊緣的人的身上,並且站到雞蛋的旁邊。



Thursday, 13 November 2014

影後感 -- 海邊咖啡屋 さいはてにて−かけがえのない場所

本來只是作為看完主場後的甜品,順道看看永作博美的新作品,加上近年佐佐木希的演技有很大的進步,不過最吸引我入場的是,一個台灣新導演為何會去拍了一部純日資的電影,而出來的效果又是怎樣呢?

姜秀瓊導演曾演出過《牯嶺街殺人事件》中的老三,也拍過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這是第一次導演劇情片。故事是一個真人真事改篇,講述一個東京的咖啡烘焙師,因為父親失蹤的緣故搬到能登半島上的洙洲市近海的一間父親留下來的小屋,等待父親的回來,而在其背後有一家沒破舊的民宿,住了佐佐木希和她的兩個兒女,由於工作關係,兩姊弟常常獨留在家,慢慢和作博美飾演的烘焙師產生微妙的關係。

電影很有日本的風格,一來是沒有什麼很大變化的情節,但絲絲入扣,會為兩姊弟憂心,同時也在想會不會HAPPY ENDING;另外中間也用了一個宮沢賢治筆下的寓言「夜鷹之星」(よだかの星) 去帶出烘焙師的善良、內疚、想逃離的心境,最後我們如何看那個犧牲?明顯導演是以較為樂觀的看法,堅持與希望,最後達到自我救贖也可以把別人照亮。

一部不太文藝的文藝片



Saturday, 8 November 2014

影後感 -- 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Murphy’s law doesn’t mean that something bad will happen. It means that whatever can happen, will happen.” – Cooper

不劇透之下只可以講幾點︰

1. 本年最好看的科幻片 (沒有之一)
2. 如果Gravity 已經令你讚嘆,IMAX 版那150HKD 是不能少付的 (好像香港未有4K版上...)
3. 睇完好多人話要返去讀返D Physics,唔...... 我覺得讀左都唔會分到廣義相對論同狹義相對論,三次元和五次元即是什麼等等,正如我不用明白Inception的背後概念一樣,可以當哲學片去思想的,只要你不封閉自己那顆願意思考的心
4. 人性呀人性..... 有好有壞,會自私會懦弱,有時,善惡對錯,你邊看會只在乎你站在那邊看
5. 知識是不會被磨滅的,只是總會有一些人以不同理由意圖改變過去的歷史 (包括人類有上過月球嗎?)
6. 和2001大空漫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致敬」的地方 (冷凍裝置、會對答機械人、看錄像,甚至大空船的設計...),不能再不讚嘆 Kubrick 在40年前那個超前的意念

最後真的看到一頭霧水的話,當鬼片看就好了,會比TVB劇好好多


Wednesday, 5 November 2014

影後感 -- 販賣‧愛

「販賣」的是「愛」?還是我是在「販賣」,同時也會有「愛」?朱家宏導演和朱鳯嫻改篇了自己的舞台劇《我的援交日記》,再找了年青的陳嘉桓和周柏豪加上廖啟智,在講述一個I sell love的故事。

《販賣.愛》講述是由一個少女Tiffany(陳嘉桓飾) 為了學費和花費,在「每個人都有一個價錢」的情況下,決定出賣自己的肉體,起初都有一點抗拒,有些事,「過去了就過去」,跟著遇上長期飯票(廖啟智) 並產生微妙的感情,但當Tiffany 遇上有為青年Rex (周柏豪飾) 後,才知道她在販賣一個「愛」的感覺而已,而「愛」最終也和「販賣」脫離。

陳嘉桓在本片中首擔主角,成績令人眼前一亮,他這個援交女生的身份在爭扎和愛之中也作得中規中矩,甚至一部份生硬和清澀也恰如其份,而情緒的轉變也剛剛好,中間由為錢什麼都可以的心境到給周柏豪的理想再次喚醒的心理變化也可以演繹得不錯;智叔的「長期飯票」背負著昔日的重擔,那個壓抑而突然爆發的情緒很配合他的角色設定,特別幾場和陳嘉桓的對手戲,是全片亮點所在。而周柏豪的角色反而在設計上有點尷尬,不過演出算不錯。

故事方面,整體算是流暢,特別是最後一幕的情景確實有點意外。可惜的是,可能由於片長關係 (現在是96分鐘) ,總覺得中間有部份的敍述刪去,而令到故事早段出現一些很古怪的畫面。比如龔慈恩 (Tiffany 媽媽) 和陳嘉桓過生日的一場中有一句︰「有啲工,如果做得辛苦就唔好做」,沒有前後的承接,令整個角色和張力都失去。如果看回導演的第一個版本預告 (http://youtu.be/ly3vcq2K0ZE) ,就知道應該刪了一個之前的段落;而陳嘉桓角色由抗拒到無所謂中間的轉截位也沒有,令角色初段很不突出。另外黃芷晴飾演的朋友小清,是不是最初是「導」陳嘉桓去援交的那個呢 (他也有改一個Latte名字),為何跟著變了朱鳯嫻做AGENT? 而這個AGENT,又好像自己有下海一樣(做媽媽生但去同D女爭工做?),最後弄得人物穿梭交替,非常混亂。幸好到中段開始集中在陳嘉桓、周柏豪、廖啟智三人身上,才令故事重回正軌。

演員演出不俗,金句也多,早段的瑕疪對整體電影的結構沒大影響,是近期港產片中的不錯的選擇。



Saturday, 1 November 2014

影後感 -- 相愛的七種設計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篇影評評論陳宏一的電影,說話是這樣的︰「因為實在沒甚麼值得講的,只好把講述的方式盡可能複雜化,讓讀者得到一種類似數獨的樂趣。」

這也是我對本片的一個看法。

一個表面上是設計師的故事,實際上有點淩亂,甚至你看了一會也攪不清是誰設計了誰,表面上是一個辦公室愛情的故事,最後只成為一個偶像劇的爛梗…… 相愛的七種設計是什麼呢?和《第七謊言》一樣,最後是得不出結論的。

當然導演可能是想表達一下相愛其實也是互相設計,但導演的手法有點未能完全掌握整個故事的節奏和穿插,弄得有時候未能完全理解前後兩段戲的連貫,又或是我太蠢,未可以完全明白電影的喻意,到底誰給誰設計了?還是觀眾其已經被設計了?故事所謂分開七人不同的角度去看愛情,甚至對台北的看法?可惜的是,這些太隱悔,需要多點時間去消化尋找吧?

演員方面黃璐仍然利害,出場壓場完全搶眼,只是為何台灣導演都找他拍這種恰巴巴的女生呢?許瑋甯也很耀眼,是當中的亮點;陳語安卻有點失色,或許是角色問題,他也是另一個給定型了的小女孩,或許再過兩年長大了一點,到可以跳出那個只是對愛情充滿幢憬的小女生的角色時,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吧?

電影視覺效果很美,惟劇本較薄弱,有點故弄玄虛之感,或許,就是如相愛一樣,本來就是一個曚矓吧!